何建宁 作品数:5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测墒补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以‘济麦20'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W_(65))、70%(W_(70))和75%(W_(75))的测墒补灌处理,以全生育期不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测墒补灌水平对旗叶光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_(70)处理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14~21 d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W_(70)处理干物质量与W_(75)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_(65)处理和CK;W_(70)处理单茎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_(70)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后14~28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在花后14~28 d显著低于CK和W_(65)处理,与W_(75)处理无显著差.异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W_970)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为8941.4和9125.4 kg·hm^(-2),与W_(70)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W_(65)处理和CK;W_(7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以70%为节水高产高效的最佳灌溉处理. 何建宁 石玉 赵俊晔 张永丽 于振文关键词:小麦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宽幅精播与行距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4年 宽幅精播技术节水高产理论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于2017—2019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条件下,设置宽幅精播、常规条播两种种植方式和20、25、30 cm 3种行距,研究了种植方式对小麦根系生物量、衰老特性、水分利用特性、棵间蒸发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宽幅精播种植方式对小麦根系生理特性、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精播条件下行距为25 cm处理(K25)0~20和20~40 cm土层根重密度、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7.2%~23.9%、8.7%~25.1%、10.7%~29.9%和7.3%~27.6%、8.0%~38.5%、15.2%~32.7%;同一行距下,宽幅精播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处理,而灌溉量和棵间蒸发量低于常规条播处理;K25处理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基本苗180~270株·m^(-2)、行距25 cm是黄淮海麦区宽幅精播种植方式下节水高产的适宜种植模式。 何建宁 张振 石玉 于振文关键词:冬小麦 根系生理特性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9年定位设置旋耕(R)、翻耕(P)、间隔2年深松+条旋耕(SRS)、间隔2年深松+旋耕(RS)4种耕作方式,在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S处理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在开花后21~35d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SRS处理平均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显著高于RS和P处理,R处理最低.成熟期SRS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R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耗水量与RS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P和R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间隔2年深松+条旋耕的耕作方式是节水高产高效的最佳耕作处理. 何建宁 于振文 石玉 赵俊晔 张永丽关键词:耕作方式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行距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7-2019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20 cm (R1)、25 cm (R2)和30 cm (R3) 3个行距下,设置宽幅精播(K)和常规条播(T)两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行距下宽幅精播种植与常规条播种植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方式下,R2处理下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贡献率,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行距R1和R3处理;在R2行距下, K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开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T处理,两年度K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使得籽粒产量较T处理提高8.67%;^(13)C示踪结果显示, R2K处理旗叶^(13)C同化物在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2K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质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综上所述,行距25 cm、宽幅精播种植方式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张振 何建宁 石玉 于振文 张永丽关键词:光合特性 干物质 籽粒产量 不同测墒补灌水平对小麦水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6年 于2012—2014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全生育期不灌水(W_0)为对照,设置3个测墒补灌处理,即拔节和开花期使0~140 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5%(W_1)、70%(W_2)和75%(W_3),研究其对土壤水利用、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_2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高,且吸收利用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高.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均为W_2、W_3>W_1>W_0,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为W_3>W_2>W_1>W_0,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为W2>W3>W1>W0.成熟期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W_0>W_1>W_2>W_3,80~140 cm土层为W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0~200 cm土层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_2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淋溶,W_2处理是高产节水生态安全的最佳灌溉处理. 石玉 于振文 何建宁 张永丽关键词:小麦 硝态氮含量 籽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