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念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实证
  • 1篇单产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玉米
  • 1篇中国玉米
  • 1篇上涨
  • 1篇生产率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使用效率
  • 1篇收敛性
  • 1篇收敛性分析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单产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劳动力
  • 1篇农户
  • 1篇农业
  • 1篇农业产业
  • 1篇农业产业结构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晓云
  • 5篇刘念
  • 2篇曾琳琳
  • 1篇罗碧霞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展望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工业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检验
2019年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黄玛兰李晓云曾琳琳刘念
关键词:工业化劳动力转移
农户种植决策感知与行为决策差异分析——基于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江汉平原为例,基于行为理论在农户行为决策研究中的应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作物种植决策的因素,并比较分析了农户作物选择决策感知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行为意愿对行为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农户感知重要的经济效益、产量保障及家庭财富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显著;农户感知不重要的种植技术及种植补贴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不显著。但样本中农户作物选择决策感知与实际决策影响因素不一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农户感知重要的灌排条件因素未通过农户行为决策模型显著性检验;并且感知与行为决策显著性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户感知与行为决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政府在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时不仅要注重行为决策的影响,更要深入了解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偏好及调整意愿,促使农户偏好及意愿与行为决策在更大程度上达成一致,让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大满足感和幸福感。
黄玛兰李晓云袁梦烨刘念张翅罗碧霞
关键词:感知农户
中国玉米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时空分析——基于DEA模型的实证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2—2013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TFP),从年际和省际2个方面分析中国玉米TFP变动,用多阶段DEA分析方法测量2002—2013年各省(市、区)玉米综合技术效率(Te),以2013年为例探讨如何将无效DEA决策单元进行投影实现相对有效,并测算松弛量的调整。结果表明,各年度中国玉米TFP差异较大,目前全国玉米生产率已经呈现出停滞甚至下降的状态。玉米TFP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玉米产区,而华中和西南玉米产区TFP值相对较低。用多阶段DEA计算2013年各省(市、区)玉米综合技术效率发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一些玉米种植大省。新时期应重新规划玉米生产空间布局,技术效率优势显著区应继续加强技术要素的投入;规模优势缺乏区应适当降低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生产优势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应继续发挥玉米种植优势,促进玉米增产提质;非玉米生产优势地区(如贵州省、云南省等)应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约束,适当缩减玉米生产规模,增加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并带动玉米及相关加工产业发展,将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促进作物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
刘念李晓云黄玛兰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中游农业产业增长与结构贡献——基于Shift-Share模型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1980—2014年的统计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为标准区域,运用动态Shift-Share模型分析了长江中游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及四省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差异。结果表明,1980—2014年长江中游农业总产值增长优势高于长江经济带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水平。长江中游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影响分为:湖北、湖南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江西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安徽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等3种类型。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各省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
黄玛兰李晓云刘念袁梦烨
关键词:长江中游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结构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水稻单产时空变化及收敛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系统,该系统水稻生产能力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探测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收敛方法对1980-2014年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400多个县域水稻单产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莫兰(Moran)统计值考察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的时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对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做空间绝对β收敛检验,对H-H和L-L空间自相关区域进行空间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表明,1980-2014年系统整体水稻单产水平提升较大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水稻单产空间分布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县域水稻单产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相比于H-H自相关区域,L-L自相关区域水稻单产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个区域水稻单产收敛速度均大于整个区域平均速度。因此,在水稻单产H-H集聚区,应扩大水稻单产优势区影响半径,提升周边地区水稻单产水平,尽可能缩小H-H和L-L两个区域水稻单产的组内和组间差距,提升区域水稻生产整体能力。
李晓云刘念曾琳琳黄玛兰
关键词:水稻单产空间自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