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猪油
  • 8篇调和油
  • 5篇血脂
  • 5篇玉米油
  • 5篇小鼠
  • 4篇小鼠血脂
  • 4篇大豆油
  • 3篇籽油
  • 3篇抗氧化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2篇应激
  • 2篇肉鸡
  • 2篇抗应激
  • 2篇抗应激剂
  • 2篇葵花籽
  • 2篇葵花籽油
  • 2篇肝脏
  • 2篇肝脂
  • 2篇PPARΑ

机构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绿叶生物科技...

作者

  • 11篇周慧娟
  • 10篇文利新
  • 9篇严思思
  • 8篇王吉
  • 6篇刘水平
  • 5篇谢文
  • 5篇曾禹
  • 4篇黄海滨
  • 3篇冯春红
  • 2篇刘必英
  • 1篇邬静
  • 1篇李荣芳

传媒

  • 3篇中兽医医药杂...
  • 2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饲料工业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CR)、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CA)、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SR)、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SA),每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采集外周血清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取主动脉弓做HE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组的体重、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脂联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A组(P<0.01),SA组的LDL-C含量显著高于CA组(P<0.05),SA组的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体重、体脂率、HDL-C含量、LDL-C含量、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SR组(P<0.01);各组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观察到病变。表明在我国居民当前烹调油摄入水平下,与大豆调和油比较,选择玉米调和油能明显降低体重和体脂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LDL-C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玉米调和油比较,摄入更高剂量的大豆调和油更易促进肥胖并造成肾功能损伤。
严思思刘水平刘水平曾禹周慧娟曾禹朱圆缘周慧娟肖湘王吉
关键词:猪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血脂肾功能
不同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模拟观察我国居民将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的习惯,探讨玉米与猪油调和油,大豆与猪油调和油在两种不同摄入水平下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6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按人均理想用油25g/d和目前中国居民实际人均用油42g/d两个水平,分别在其基础日粮下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R)、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A)、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R)、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A)。8周后进行称重,取血,采集肝脏。结果:CR与SR比较,肝指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SA相比CA显著上升AST活性;无论在推荐摄入水平还是实际摄入水平,玉米调和油相比大豆调和油能有效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显著提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与大豆调和油比较,玉米调和油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过氧化损伤,并能降低肝脂质沉积。
王吉严思思肖海思刘水平曾禹周慧娟谢文文利新
关键词:猪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肝功能
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对机体降脂作用的研究
目的 利用C57BL/6J小鼠模拟中国城市居民烹饪用油习惯,探讨中国居民将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膳食方式对脂代谢的影响.并探索中西方国家用油习惯的差异与中国肥胖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解释中国居民饮食观念的变...
严思思周慧娟曾禹王吉刘水平肖海思文利新
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对小鼠血脂、肝功能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模拟中国人饮食习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后称为调和油)摄入量对其血脂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8%和6.5%(质量分数)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称小鼠体质量,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取完整肝脏测量肝指数、进行组织形态观测和组织切片镜检,对肝脏进行组织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结果:小鼠的肝指数与饲料中所添加的调和油剂量呈正相关,空白组小鼠肝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摄入油脂组,推荐摄入量组的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空白组的肝脏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结论:不食用油脂对小鼠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推荐摄入量的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能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
王吉严思思谢文周慧娟黄海滨刘必英冯春红文利新
关键词:玉米油猪油调和油血脂肝功能抗氧化
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小鼠血脂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摄入不同水平的2种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其体重、血脂、肝脏抗氧化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菜籽调和油低剂量组(A1)、菜籽调和油高剂量组(A2)、大豆调和油低剂量组(B1)和大豆调和油高剂量组(B2),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取肝脏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以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1组TG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和B1组,LDL-C水平极显著低于A2组;A2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I组和A1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B2组和A1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A1组;B1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B2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A1组和B2组;B2组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和A2组,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A2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B1组,显著高于A2组。摄入低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摄入低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
王吉谢文严思思周慧娟黄海滨冯春红文利新
关键词:调和油猪油菜籽油大豆油PPARΓ血脂
不同种类高膳食油脂对小鼠血脂、肝脂及尿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讨猪油、植物油及其调和油对血脂、肝脂及血尿酸的影响,评估其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潜在风险,本文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模拟居民用油习惯,将5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葵花籽油组(SSO)、豆油组(SO)、猪油组(LO)、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SO-L)、豆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O-L)5组,模拟我国部分人群(5%~10%)日均烹调油脂高摄入水平(95g/d),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5%的不同油脂,饲喂8周后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各组,LO组在体脂和血脂方面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SSO-L组和SO-L组在肝脂方面显著高于对应的SSO组和SO组(p<0.05)。同时,SSO-L组和SO-L组的SUA和肝脏XOD水平都显著高于LO组(p<0.05)。表明在95 g/d的膳食油脂摄入水平下,猪油会极大增加肥胖和患脂肪肝病的风险。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和豆油与猪油调和油也会通过升高尿酸水平来增大痛风和脂肪肝的患病风险。此外,长期以该水平摄入这两种调和油对肝脏功能也有明显损伤。在该摄入水平下,豆油为较优选择。
周慧娟刘水平刘水平肖海思曾禹严思思曾禹文利新
关键词:猪油葵花籽油调和油血脂尿酸
抗应激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和接种新城疫病毒(NDV)Ⅳ系疫苗建立复合免疫应激模型,旨在开展抗应激剂的研制和效果评价,制定合理免疫程序。试验选取体重一致的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32只。A组为低剂量(250μg/kg.BW)LPS+2羽份NDVⅣ系疫苗免疫组;B组为低剂量(250μg/kg.BW)LPS+2羽份NDVⅣ系疫苗免疫+1%抗应激剂组;C组为高剂量(500μg/kg.BW)LPS+2羽份NDVⅣ系疫苗免疫组;D组为高剂量(500μg/kg.BW)LPS+2羽份NDVⅣ系疫苗免疫+1%抗应激剂组。从肉鸡12日龄起每3 d连续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于试验第15 d和28 d分别接种NDVⅣ系疫苗,各试验组分隔饲喂,试验周期42 d。每组于免疫前后称取体重、采食量,计算料重比。分别于22、29、36、42d杀鸡采样,检测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剂能显著提高肉鸡体重(P<0.05)、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应激剂提高了肉鸡的抗氧化功能,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抗应激剂在日粮中的添加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有效缓解免疫应激带给机体的刺激。
刘水平肖海思曾禹周慧娟严思思李晓文文利新
关键词:抗应激剂抗氧化能力肉鸡
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对小鼠肝功能和肝脏PPARα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日粮添加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对小鼠肝功能和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表述的影响。方法: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3.8%和6.5%调和油。8周后,取外周血检测肝功能,取完整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脏PPARα水平。结果:与正常剂量组比较,调和油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病理剖检无眼观病理变化,体质量、肝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PPAR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空白组小鼠血清中ALT和PPARα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肝指数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饮食过量添加和不添加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均极显著上调小鼠肝脏PPARα表达,饮食不添加调和油可极显著上调小鼠血清中ALT水平。
王吉黄海滨周慧娟李晓文冯春红李荣芳邬静文利新
关键词:大豆油猪油肝功能PPARΑ
玉米油与猪油复合油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玉米油与猪油复合油对小鼠血脂、血糖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8 w龄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3.8%复合油组(57%玉米油∶43%猪油,A1)、6.5%复合油组(57%玉米油∶43%猪油,A2)、3.8%玉米油组(B1)和6.5%玉米油组(B2)。饲养12周之后,称重,采血,称量体内脂肪质量,计算体脂率,检测血脂、血糖以及肝脏氧化损伤指标。结果:(1)A2组和B2组体质量、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同油脂低水平组(P<0.01)。(2)复合油组组间比较,B2组TC、TG、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B1组(P<0.01);A1组TC、TG水平极显著高于B1组(P<0.01),HDL-C水平显著高于B1组(P<0.05);B2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A2组(P<0.05)。(3)复合油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同一水平玉米油组(P<0.05);A1组T-AOC、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长期摄入高水平的油脂会显著增加体质量、体脂率、升高血脂,对机体健康有害,建议减少油脂摄入。在低水平摄入量下,食用复合油能显著降低机体产生的丙二醛含量,减轻机体氧化损伤。在高摄入水平下,食用复合油脂与玉米油相比较,能显著升高HDL水平、降低肝脏MDA和血清TC含量,有益于机体健康。
王吉刘必英严思思周慧娟谢文刘水平文利新
关键词:玉米油猪油血脂抗氧化
抗应激剂对肉鸡各组织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采用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和接种新城疫(NDV)Ⅳ系苗建立复合免疫应激模型,开展抗应激剂的研制和效果评价,旨在研制抗应激剂,制定合理免疫程序。试验选取体质量一致的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A、B、C和D 4组,每组32只。A组为低剂量(250μg/kg BW)LPS+2羽份NDVⅣ系苗免疫组;B组为低剂量(250μg/kg BW)LPS+2羽份NDVⅣ系苗免疫+1%抗应激剂组;C组为高剂量(500μg/kg BW)LPS+2羽份NDVⅣ系苗免疫组;D组为高剂量(500μg/kg BW)LPS+2羽份NDVⅣ系苗免疫+1%抗应激剂组。从肉鸡12日龄起,每3天腹腔注射LPS 1次,共4次,即12、15、18和21 d。于15和28 d时分别接种NDVⅣ系苗,各组分隔饲喂,试验周期为42 d。分别于22、29、36和42 d时杀鸡采样,检测血清、胸肌和脂肪中的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抗应激剂后,B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P<0.01),脂肪中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P<0.05),血清和胸肌中三酰甘油(TG)含量提高(P<0.01);D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血清中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和脂肪中TC含量降低(P<0.01),胸肌中TC含量提高(P<0.01),脂肪中TG含量提高(P<0.05)。综上可得,日粮中添加抗应激剂会降低脂肪的消耗,影响脂代谢相关指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抗应激剂并不全是降脂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水平李晓文曾禹曾禹肖海思周慧娟
关键词:抗应激剂脂代谢细菌脂多糖肉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