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岩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色谱
  • 1篇代谢
  • 1篇丹参
  • 1篇冻干
  • 1篇毒性
  • 1篇学成
  • 1篇药材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类
  • 1篇三萜类成分
  • 1篇色谱测定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碱
  • 1篇糖类
  • 1篇糖类成分
  • 1篇中药
  • 1篇中药研究
  • 1篇注射用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4篇林瑞超
  • 4篇姜岩
  • 3篇马志强
  • 3篇赵崇军
  • 3篇曹丹
  • 2篇王金凤
  • 1篇王钢力
  • 1篇戴忠
  • 1篇刘静
  • 1篇马双成
  • 1篇李丹
  • 1篇夏青
  • 1篇张文婷
  • 1篇韩春霞

传媒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草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测定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方法进行比较,选择一种准确、方便、快速测定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Alltech PrevailTMCarbohydrate E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76∶24)流动相等度洗脱,ELSD检测器。采用离子色谱法(IC),Carbo Pac PA20(3 mm×150 mm,S/N 003654)阴离子交换分析色谱柱,Carbo Pac PA20(3 mm×50 mm,S/N 003405)保护柱,以氢氧化钠溶液(7 mmol/L)洗脱,脉冲安培检测器。以上两种色谱方法分别对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HPLC-ELSD法可同时测定果糖和葡萄糖2种糖类成分,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IC法可同时测定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甘露糖和果糖6种糖类成分,方法经考察准确可靠。两种色谱方法分别测定的果糖和葡萄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离子色谱法更适合于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测定。
刘静韩春霞姜岩王钢力林瑞超戴忠马双成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冻干)糖类成分离子色谱
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2
2015年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近些年,斑马鱼的研究已经拓展和延伸到中药领域。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斑马鱼能够全面地检测、评估中药的活性和毒性,进而实现高通量筛选。概括介绍了斑马鱼模型的特点及其在中药毒性、活性物质筛选和中药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赵崇军田敬欢王金凤马志强曹丹夏青李丹张文婷姜岩林瑞超
关键词:斑马鱼中药毒性代谢
HPLC法测定地菍药材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地菍药材质量,建立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色谱柱Sun FireTM C18(4.6 mm×150 mm,5μm),检测波长365 n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溶液,柱温40℃,流速1.0 m L·min-1。结果: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回归曲线分别为:Y=1×106X-14 396,Y=1×106X-13 900,它们分别在0.210μg-1.050μg(r=0.999)和0.186μg-0.930μg(r=1.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97.48%、104.64%,RSD分别为2.32%、1.51%。样品含量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分别为1.25和1.86 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测定。
曹丹姜岩林瑞超马志强王金凤赵崇军
关键词:牡荆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地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地菍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地菍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菍干燥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齐墩果酸(4),积雪草酸(5),5,7,4!-三羟基黄酮-6-C-吡喃半乳糖苷(6),芦丁(7),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D-吡喃葡萄糖(8),crinumaquine(9),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0),α-D-呋喃果糖(11),β-D-呋喃果糖(12),β-D-呋喃果糖基(2→5)-吡喃果糖苷(13)。结论:化合物8~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曹丹马志强姜岩赵崇军林瑞超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类成分生物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