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远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农民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村治
  • 1篇杂感
  • 1篇政权
  • 1篇税费
  • 1篇税费改革
  • 1篇农地
  • 1篇农地制度
  • 1篇农家肥
  • 1篇农民集中
  • 1篇农业
  • 1篇中农
  • 1篇住区
  • 1篇妹妹
  • 1篇居住
  • 1篇居住区
  • 1篇垃圾
  • 1篇回乡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篇孙远东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发现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的农地制度已趋定型——回乡杂感
2015年
近日回乡,日渐年迈的父母说家里的承包地已经给远房孙子耕种了,每亩地每年给500元。这相当于收租子了。家里的地,除了父母的一份,嫁出去的妹妹的份地也留下了,而我当年读书时,在土地二轮承包中,按照规定也享有承包权,但后来工作以后又适逢'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转变,承包地就没有调整,这样我家的土地就相对多一些,有好几亩。像我家这样家里耕地种不过来转给亲戚、邻居种的已有不少户,由于都是熟人,也不签订什么合同。
孙远东
关键词:承包地份地杂感妹妹
“垃圾围村”与乡村治理——从农家肥“大粪”说起
2013年
农谚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的是肥料之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化肥规模化用于农业生产以前,人和动物的粪便,即俗称的大粪,构成了农家肥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集体化时期,家里的粪便是可以算工分的,生产队会派专人负责挨家挨户上门称重收取,以致有很多农民用灶灰勾兑泥土造成假粪。同时,农民有自留地,也需要肥料,加剧了大粪作为资源的稀缺性。因此那个时候拾粪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乡村辅助劳动。清晨,农民肩上挂着粪篮三三两两到处踅摸着人和动物的粪便是经常可见的乡村景观。
孙远东
关键词:乡村农民粪便农业农家肥
政权悬浮与后税费改革时代的乡村治理困局
2009年
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政府用巨大的财政资金补偿因为改革带来的财政缺口,农民直接从中受益,国家收获合法性。按照改革的设计,地方政府能够维持改革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但在实际过程中,农村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村三级政府和组织,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中尤以乡镇政府为甚。其中最紧要的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改变;另一面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村的关系也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基层面临新的治理难题。
孙远东
关键词:基层政权税费改革乡村治理
社区重建抑或国家重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公共治理被引量:14
2011年
经由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中形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在人口流动快速、人口结构和利益多元化凸显以及公民社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其善治之道恐非学术界广泛推崇的"社区重建"所能担当,可行的选择应是诉诸国家重建,主要路径是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生活习惯,建立基本的市场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投资于社会资本的建设。
孙远东
关键词:城镇化公共治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