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婷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决策
  • 1篇水稻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偏相关
  • 1篇粳稻
  • 1篇粳稻新品种
  • 1篇高产
  • 1篇高产结构
  • 1篇高产水稻
  • 1篇产量性状

机构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2篇陈荣江
  • 2篇张瑞婷
  • 1篇朱明哲
  • 1篇赵磊

传媒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乡市高产水稻优化施肥决策及产量结构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探讨新乡市高产水稻优化配方施肥量,采用3415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与NP、NK、PK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及N、P、K单因素效应模型,通过模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决选出各自模型的优化施肥量及产量期望,进而通过3类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决策和相应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比较,筛选出NP二元二次回归模型(K2O固定于"2"水平),即施N 186.59 kg/hm2,P2O592.25 kg/hm2,K2O 120.00 kg/hm2,既可获得10 335.32 kg/hm2产量,又能获取产投比为23.39的最大经济效益,可作为新乡市高产水稻的推荐施肥量.根据产量结构模型,模拟出不同高产水平下的产量结构,明确了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朱明哲宋小顺张祎芳王桂风张瑞婷赵瑞琴陈荣江
关键词:水稻高产结构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 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陈荣江赵磊张祎芳王桂风张瑞婷申贵阳
关键词:粳稻产量性状偏相关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