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琳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加氢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选择性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异构化
  • 1篇润滑油
  • 1篇润滑油基础油
  • 1篇石油基
  • 1篇汽油
  • 1篇轻汽油
  • 1篇基础油
  • 1篇加氢脱硫
  • 1篇芳构化
  • 1篇费托合成
  • 1篇高熔点
  • 1篇NI基催化剂
  • 1篇ZSM-5
  • 1篇AL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张雅琳
  • 2篇鞠雅娜
  • 2篇李阳
  • 2篇吕忠武
  • 2篇吴培
  • 2篇王燕
  • 1篇王刚
  • 1篇王红岩
  • 1篇代飞
  • 1篇袁晓亮
  • 1篇李春山
  • 1篇张志华
  • 1篇张占全
  • 1篇姜增琨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费托合成油和石油基油加工产品对比分析被引量:25
2018年
费托合成及煤化工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本文针对低温煤基合成油与传统石油基石脑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蜡产品性能进行对比。文章指出与传统石油基产品对比,费托合成油产品具有蜡含量高、无硫、无氮、少芳烃的特性,满足清洁油品的环保要求,同时在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和高熔点石蜡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面更具竞争优势。但费托合成油加工的油品普遍存在凝点、冰点、密度等相关关键指标不合格问题,不同油品的生产,均需要通过异构、精制、裂化、重整等技术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并通过切割、掺炼等工艺改进才能生产符合标准的油品。文章提出结合我国清洁燃料消费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变化,费托合成工艺和煤制油应发挥高端产品优势,延伸加工产业链,实现粗放型加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张雅琳张占全王燕张志华
关键词: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页岩油中芳烃加氢集总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对页岩油芳烃加氢过程的分析,建立了页岩油加氢八集总动力学模型和反应网络。根据不同温度和空速下的页岩油加氢小试实验数据,采用MATLAB优化算法回归得到加氢动力学模型参数。随后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模型可有效用于加氢产品分布的预测及工艺条件的优化,该工作为页岩油加氢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代飞张雅琳王刚王燕王二强王红岩李春山
关键词:页岩油加氢动力学
ZSM-5/γ-Al_(2)O_(3)质量比对FCC轻汽油异构化/芳构化性能影响
2022年
通过调变ZSM-5分子筛与γ-Al_(2)O_(3)质量比,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FCC轻汽油异构化/芳构化催化剂。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红外光谱(IR)和吡啶红外光谱(Py-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以乌鲁木齐石化醚后C_(5)掺杂液化石油气(LPG)为原料对催化剂异构化/芳构化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与γ-Al_(2)O_(3)质量比的调变可以改变催化剂的酸性质及孔结构性质。在反应温度380℃、反应压力1.0MPa、反应空速1.0h^(-1)、氢/油体积比100、LPG进量4.4g/h的条件下,ZnLa/ZSM-5/γ-Al_(2)O_(3)-1异构化/芳构化产物与反应原料相比,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7.49%、异构烷烃体积分数增加15.87%、芳烃体积分数增加3.97%,辛烷值损失3.38个单位,产品收率高达89.90%,实现了异构化/芳构化大幅降烯烃保辛烷值的目标。
宋绍彤吕忠武姜增琨李阳吴培张雅琳张然陈金洋鞠雅娜
关键词:ZSM-5FCC轻汽油
金属分散度对Ni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2022年
以γ‐Al_(2)O_(3)为载体、Ni为活性组元,通过引入助剂Mo改善Ni系催化剂金属分散度,制得NiMo/γ‐Al_(2)O_(3)催化剂(NiMo系催化剂)。采用BET、XRD、H_(2)‐TPD、H_(2)‐TPR、透射电镜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性表征,并利用加氢装置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金属分散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引入可有效减弱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H_(2)‐TPR谱图低温还原峰明显前移,峰强度增强,催化剂活性比表面积由0.7 m^(2)/g增加到15.3~16.1m^(2)/g,金属分散度由0.80%提高到18.59%,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金属活性中心数量,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度;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催化裂化重汽油,NiMo系催化剂较Ni系催化剂脱硫率提高了15.7%,烯烃饱和率提高了4.9%,脱硫选择性降低了3.4%。由此可见,NiMo系催化剂兼具较好的脱硫性能和脱硫选择性。
鞠雅娜张雅琳张然宋绍彤吕忠武袁晓亮李阳吴培
关键词:NI基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活性选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