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超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两相流
  • 2篇流型
  • 1篇电池
  • 1篇电解
  • 1篇电性能
  • 1篇失重飞机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微重力
  • 1篇沸腾传热
  • 1篇池沸腾
  • 1篇池沸腾传热
  • 1篇传热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3篇李晶
  • 3篇赵建福
  • 3篇彭超
  • 1篇杜王芳
  • 1篇周抗寒
  • 1篇李俊荣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力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被引量:8
2010年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完成的一系列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方面的地基实验、飞行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获得的主要成果.在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方面,提出了半理论Weber数模型用于预测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弹-环状流转换,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针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通过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与IL-76失重飞机实验,获得了微重力下的气液两相流型图,与此同时在地面利用小尺度毛细管模型模拟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实验测量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并基于微重力流动特性建立了一个泡状流压降关联模型.在微重力池沸腾传热方面,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完成了两次空间实验,其中,第22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铂丝表面R113池沸腾实验采用控制温度的稳态加热方式,而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平面FC-72池沸腾实验则采用控制加热电压的准稳态加热方式.同时,还进行了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观察到丝状加热表面微重力时轻微的传热强化现象,而平板加热表面微重力核态池沸腾低热流时传热强化、高热流时传热恶化.微重力实验中观察到气泡脱落前存在横向运动现象,据此分析了气泡行为与传热之间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预测丝状加热表面气泡脱落直径的半理论模型.旨在对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空间两相流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
赵建福彭超李晶
关键词:微重力两相流流型池沸腾传热
安装方位对电解电池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采用缩比的可视化SPE电解电池模型,研究了安装方位对电解电池阴极流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其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解电池处于不同安装方位时,流道内的气液两相分布状况有明显不同,但其电性能变化不大;电解电流的增大会导致阴极流道内气相聚集成长条状气团,但电性能并不显现任何的方位相关性。因此,实验所研究的SPE电解电池在相应运控参数范围内可以实现电性能的重力无关。
彭超赵建福杜王芳李晶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电性能
静态水气分离特性的失重飞机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失重飞机提供的短时失重、超重和常重力交变环境,研究了膜式静态水气分离器首级可视化分离室和再循环管道中的水气两相流动构型。首级分离室内变截面蛇形窄通道内变质量流率的气液两相流动表现为间歇状的、不稳定的溪状流,在不同重力阶段具有几乎相同的变化特征。再循环管路内的气液两相流主要以细碎的泡状流和弹状流为主,气泡或气团间平均间距极大,含气率演化过程具有强烈的间歇性,但在抛物线飞行过程中含气率变化的总体特征与重力水平的变化基本无关。这表明静态水气分离器的工作性能基本不受重力影响。
赵建福彭超李晶周抗寒李俊荣
关键词:流型失重飞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