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氟病
  • 2篇氟病
  • 1篇地方病
  • 1篇地方性氟中毒
  • 1篇中毒
  • 1篇土壤
  • 1篇壤土
  • 1篇项目实施
  • 1篇流行因素调查
  • 1篇防制
  • 1篇防制研究
  • 1篇氟中毒
  • 1篇

机构

  • 3篇娄底市疾病预...

作者

  • 3篇曾桂华
  • 2篇胡东风
  • 2篇贺述柒
  • 2篇戴练平
  • 2篇王健龙
  • 1篇吴笃卿
  • 1篇吴锦如
  • 1篇尹喜清
  • 1篇李祥社
  • 1篇童梓胜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娄底市2006年降氟改灶项目实施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降氟改灶项目实施情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格对降氟改灶项目村入户进行调查和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底完成,完成率达100%,正在使用的占87.5%,用户满意率达87.5%,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89.6%。认为该项目应该持续开展的占95.0%,每家自愿承担降氟改灶项目经费100~300元占42.5%。结论对于燃煤污染型的地氟病地区,降氟改灶是一项惠民的有效措施,应该持续开展。
邓作文杨帆曾桂华贺述柒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调查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变迁、目标人群氟斑牙患病率的变化、分析致病因素,为开展改灶降氟和长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比较不同年代不同病区学生患病率和尿氟水平;测定煤、制作藕煤的壤土、饮用水、大米、茶叶、改灶前后室内空气氟含量;测定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病区村从349个增加到1192个;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从47.64%下降至40.42%;重病区只限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检测煤氟含量为32.4~513.6mg/kg;壤土氟为139.0~1312.0mg/kg;干蔬菜、茶叶、大米含氟量均超过卫生标准。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49.6%、44.8%提高到88.6%、92.4%。改灶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到0.019mg/m3以内。结论烧煤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扩大和患病人数不断增多的根本原因。制作藕煤的壤土氟含量高,是致氟中毒的重要氟源;村民冬春季节燃煤取暖,房屋无向外排气装置致室内空气氟含量高;主食大米、干菜、饮用水均含氟导致人体摄入过量而中毒。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使用降氟炉灶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氟浓度。
王健龙胡东风曾桂华贺述柒杨劝姣欧阳吾峰曲莎雅童梓胜戴练平李祥社尹喜清
关键词:地氟病壤土
娄底市地氟病相关危害因素与综合防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确证娄底市地氟病的主要氟源,探讨同一区域内病区轻重程度相差悬殊的问题和改灶降氟项目的可持续性。方法检查学生氟斑牙和尿氟浓度,测定煤、制作藕煤的壤土、饮用水和食物氟含量及改灶前后室内空气氟浓度,评价改灶降氟的效果。结果原煤氟含量平均值为91.90 mg/kg,拌煤壤土平均氟含量816.90 mg/kg,各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干蔬菜氟含量超过卫生标准;25年来病区村数增加了2.42倍,重病区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上山区;实施改灶降氟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和村民地氟病防控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娄底市地氟病的氟源具有多源性,且主要来源于拌煤壤土,地氟病病区轻重程度与拌煤壤土氟含量高低不呈正相关;病区分布具明显高海拔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在病区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地氟病防控项目管理模式要创新,必须强化综合防制策略。
王健龙曾桂华戴练平吴锦如吴笃卿胡东风杨劝姣欧阳吾锋
关键词:地方病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