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强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选择性
  • 2篇U
  • 1篇动力学
  • 1篇热力学
  • 1篇U(VI)
  • 1篇CU
  • 1篇PB

机构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罗学刚
  • 2篇艾莲
  • 2篇梅强
  • 1篇林晓艳
  • 1篇王昱豪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向日葵秸秆对U(Ⅵ)和Cu(Ⅱ)的选择吸附特性被引量:8
2014年
以分别含有单一的U(Ⅵ)、Cu(Ⅱ)溶液以及U(Ⅵ)、Cu(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温度、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对U(Ⅵ)和Cu(Ⅱ)的吸附分别是自发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单离子体系下U(Ⅵ)和Cu(Ⅱ)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复配体系下,当干扰Cu(Ⅱ)浓度≥60 mg·L-1时,U(Ⅵ)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描述;而当干扰U(Ⅵ)浓度≥200 mg·L-1时,Cu(Ⅱ)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当溶液中同时存在U(Ⅵ)和Cu(Ⅱ)两种离子时,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且向日葵秸秆对U(Ⅵ)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这与金属本身的特性有关。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Ⅵ)和Cu(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艾莲罗学刚王昱豪梅强
关键词:选择性热力学动力学
向日葵秸秆对U(VI)和Pb(Ⅱ)的选择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以含有单一的U(VI)、Pb(Ⅱ)溶液以及U(VI)和Pb(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吸附20 mg/L的U(VI)-Pb(Ⅱ)溶液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量为2.0 g/L、吸附时间为720 min,U(VI)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7.55%、87.44%;U(VI)和Pb(Ⅱ)的吸附动力学在单离子和复配体系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单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7.0和67.59 mg/g,且当U(VI)高于200 mg/L时Pb(Ⅱ)的吸附过程也能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当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向日葵秸秆对Pb(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而较高时则相反。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VI)和Pb(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艾莲罗学刚林晓艳梅强
关键词:选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