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妹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2篇地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地幔包体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岩墙
  • 1篇岩墙群
  • 1篇岩石圈地幔
  • 1篇燕山期
  • 1篇元古代
  • 1篇铁质岩
  • 1篇同位素
  • 1篇锆石
  • 1篇锆石HF同位...
  • 1篇锆石U-PB...
  • 1篇镁铁质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麦考瑞大学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4篇王亚妹
  • 2篇万天丰
  • 1篇韩宝福
  • 1篇宋彪
  • 1篇刘俊来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燕山期和四川期岩石圈构造滑脱与岩浆起源深度被引量:41
2008年
较确切地研究岩石函内部构造滑脱面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时间和部位是当前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大量收集中国东部燕山期(205-135Ma)和四川期(135~52Ma)岩浆起源深度资料来判断岩石圈内部和底部是否存在局部的构造滑脱界面,是否发生层圈相互作用,是否发生部分的解耦现象,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中国东部燕山期和四川期岩石圈板块的构造滑脱、圈层的解耦作用及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中地壳、莫霍面与区域性主干断层的交线附近,而岩石圈板块的底面却并不存在大幅度的滑移。中国东部燕山期和四川期岩浆活动比较发育的地区基本上都位于大兴安岭-山西西部-武陵山-十万大山一线以东地区,而在此线以西地区岩浆活动相当微弱。笔者认为,在侏罗-白垩纪时期,该线以西缺少岩浆活动的地区可能就是当时的大陆型岩石圈,而该线以东岩浆活动剧烈的地区可能就属于海陆过渡型岩石圈。中国东部岩石圈的转型和“变薄”,不太可能是深部地幔羽、去根作用、深部地幔热物质上涌或大陆伸展作用的结果,也不太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万天丰王亚妹刘俊来
关键词:岩石圈
华北克拉通中部古元古代高Mg低Ti-P镁铁质岩墙的富集地幔源区——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被引量:17
2007年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Ma之间大约20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铗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t/^(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_(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_(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_(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韩宝福张磊王亚妹宋彪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古元古代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富集地幔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凉城、四子王旗、三义堂和大同的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显示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北缘总体为过渡型岩石圈地幔,为原始地幔经过不同程度的熔体抽取和后期交代富集作用的残留。凉城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低,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比较强烈,这与其橄榄岩中尖晶石的Cr#较低,并且共存的单斜辉石的Mg#较低一致。三义堂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高,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最强烈,不同样品甚至同一样品中不同单斜辉石颗粒的La/Yb和LREE配分模式变化范围非常大,且矿物边部比核部更富集微量元素。大同、四子王旗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介于凉城和三义堂之间,但后期的交代富集作用明显不如凉城和三义堂强烈。研究区的岩石圈地幔主要受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只有三义堂岩石圈地幔还可能也受到了碳酸盐交代作用的影响。
王亚妹William L GRIFFIN韩宝福WANG YaMeiHAN BaoFu
关键词:岩石圈地幔地幔包体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滑脱、岩浆活动和地震被引量:12
2008年
在岩浆活动比较发育的中国东部地区,通过研究岩浆起源深度来大致判断岩石圈底部和内部是否存在局部构造滑脱面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华北期(始新世—渐新世)的构造滑脱主要局限在岩石圈底面与先存的NW或E—W向与NNE向岩石圈断裂的交点附近。喜马拉雅期(中新世—早更新世)在先存的NNE和NE向3条岩石圈断裂(太行山断裂,郯庐断裂和东南沿海断裂)与岩石圈底面相交部位发生较强烈的滑脱。根据地震资料分析,新构造期(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滑脱主要发生在莫霍面和中地壳附近,局部呈面状分布,但华南地区则不发育构造滑脱。现代的重力梯度带就是大陆岩石圈地幔与大洋岩石圈地幔的分界线,也是岩浆作用强烈与微弱区的分界,此界线从白垩纪到现代最大向东移动了大约200 km。作者认为,主干断层是造成岩石圈内构造滑脱的主导因素。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内部不同圈层之间的构造滑脱作用与断层控制了板内岩浆活动和地震的性质、强度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不支持在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深部存在广泛的地幔羽和热地幔上隆作用,也不支持中国东部在新生代发生大规模的岩石圈拉张减薄作用的假说。
王亚妹万天丰
关键词:岩石圈岩浆活动地震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