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超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德性
  • 2篇情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理性
  • 1篇道德情感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解读
  • 1篇社会建设
  • 1篇审美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诗意
  • 1篇苏格拉底
  • 1篇苏格拉底之死
  • 1篇中西传统
  • 1篇伦理

机构

  • 4篇湖北大学

作者

  • 4篇罗超
  • 1篇戴茂堂
  • 1篇罗源

传媒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走向快乐、自由、诗意的人生——中西传统生死观比较及其启示被引量:10
2011年
生死观是人们关于生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东西,也是伦理研究、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生死,中、西方既有相同的关照,也有不同的解答,文章在对中西传统生死观进行伦理审视和阐释的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了揭示和梳理,并试图为我们确立一种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合乎人性发展的新的生死观提供理论依据,为当下人类如何认识生死、如何面对生死、如何超越生死、如何优雅生存指明方向。
罗超罗源
关键词:生死观伦理
试论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和谐结合——兼论中国德性社会建设何以可能
2013年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罗超
关键词: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德性
美与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被引量:3
2013年
美与善同真一样都是人类的天性。但追溯历史,美与善的关系却不是一直呈现出和谐的状态。不同阶段美与善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变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与善逐渐由对立、相分走向了共通和融合。这种美走向善、善走向美的融合也为现代道德规划指明了方向,人类将通过美的教育与情感的教育救治自身、完善自身,在习得美的同时习得善,在救治自身的同时救治世界,最终成就和谐的人性和社会。
罗超
关键词:审美情感德性
“死”的三重哲学解读:从苏格拉底之死说起被引量:6
2009年
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哲学中具有三重涵义:在人与神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必然的,死是内在于人生之中的;在人与物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幸福的,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迁往另一处;在人与人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独立的,死亡使人自身个别化从而本真地作为他自己而存在。
戴茂堂罗超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解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