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茜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影人
  • 1篇影片
  • 1篇身份
  • 1篇史料
  • 1篇史料考辨
  • 1篇史述
  • 1篇谱系
  • 1篇转喻
  • 1篇考辨
  • 1篇考据
  • 1篇分化
  • 1篇复调
  • 1篇本土性
  • 1篇出品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董茜

传媒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西部文艺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欧化语言”的本土性转喻——对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运营机制的一种考察
2023年
1920年代中国制片公司逐步演化呈现出“四大三小”的格局,存续于1925—1930年间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与“明星”“天一”形成三足鼎立的影业态势。该公司在经营方式和制作方式上,呈现出仿照欧美现代企业管理和创作方式的形态表征,并在运营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植入融合与本土性转喻。对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运营机制进行整合性的描述与阐述,可从资本逻辑与纵向联合,“大公司制度”与明星制,“欧化”风情与国风语态的融冶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些市场经验、运营规则和电影语态的研究总结,不仅对于当下民营制片企业市场行为有着重要的历史镜鉴意义,也是促进影史研究与电影产业化良性互动的一次有意义的史思践行。
董茜
关键词:本土性转喻
中国早期制片公司发生机制史料考析(1905—1923)
2023年
将1905年至1923年的早期制片公司发生史置于“空间转向”视阈之中则会发现,“民新”“长城”“世界”等最早一批制片公司的出现,涉及政商互动、租界气候、地段价值、观影活动、空间人文、器材交易、影人谱系等问题的研究,需要文化地理学、产业经济学、近代史学、人口学、数字人文等多维视角的并置切换以及新史料的实证考析来还原历史现场,复调式叙述早期制片公司的动态发生机制,从而进行一次新型史述方式的探索与践行。
董茜
朗华影片公司成立始末之考述(1924-1932)
2024年
在“进步叙事”的系统性遗忘及史述惯性的“遮蔽”下,对小型制片公司的史学研究长期处于“失焦”的窘况。本文从诺艾尔·伯奇的“断裂时刻”和媒介考古学理论视角出发,聚焦民族影业新旧转型期出现的朗华影片公司,对其兴发历程、出品考据和影人谱系等“存疑”问题进行史料考论及辨误。在“溯源”“脉流”之间建构朗华影片公司的深度历史形塑,探讨其作为裂变“碎片”的标本化意义,以期实现早期影史的一次补叙和新型史述路径探索。
董茜
关键词:史料考辨
分化·转向·互构:早期制片公司影人身份的类型界定与话语范式
2023年
追溯早期影史的发展脉络,影人群体是制片公司得以开创、维系和运营的主体,其身份的生成、构形和衍化与制片公司的发展进程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联。从早期制片公司的全景动态考察来看,电影人身份逐步形成了影业绅商、戏人、影人及电影知识分子四种基本类型,他们在早期影业历史性更迭中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主张、思想语态和精神意旨,又在共时性人文空间内部呈现出交叠、复调及互构性,这种独特的话语范式对于制片公司的生存状态、创作理念和市场规导都产生了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历史功用。
董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