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俊建

作品数:26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切除
  • 9篇切除术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7篇十二指肠
  • 7篇肿瘤
  • 7篇肝癌
  • 6篇胰十二指肠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胰腺
  • 4篇术后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生物学
  • 3篇细胞
  • 3篇腹腔镜胰十二...
  • 3篇癌细胞

机构

  • 26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6篇袁俊建
  • 19篇刘汝海
  • 16篇李凤山
  • 12篇柴伟
  • 11篇张执全
  • 10篇孔德帅
  • 8篇张雷
  • 8篇陈雄飞
  • 8篇雷豹
  • 6篇赵秀雷
  • 5篇王振勇
  • 4篇孟宇
  • 2篇郭忠健
  • 1篇张吉水
  • 1篇高亚坤
  • 1篇孟高培
  • 1篇王铁功
  • 1篇杨明
  • 1篇刘雅刚
  • 1篇周继梧

传媒

  • 9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扁蒴藤素对肝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扁蒴藤素(PT)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血管生成,然而其对肝细胞癌(HCC)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PT对体外培养的HCC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对HCC细胞吉西他滨(G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PT、GEM对HCC细胞株Huh7、SMMC-7721及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HCC细胞株与药物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分别用GEM(GEM组)、PT(PT组)、GEM联合PT(GEM+PT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FH535组)处理HCC细胞,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然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及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及细胞c-myc、cyclin D1及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GSK-3β、p-GSK-3β、波形蛋白(Vim)、E-钙黏蛋白(E-cad)及cleaved caspase 3(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PT与GEM均能明显抑制Huh7、SMMC-7721及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选择Huh7细胞为研究对象,PT、GEM、FH535的作用浓度分别为2.0μmol/L、20μmol/L、2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GEM组、PT组、GEM+PT组及FH535组细胞凋亡率、E-cad及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c-myc、cyclinD1和survivinmRNA及β-catenin、p-GSK-3β和Vim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且GEM组、PT组、GEM+PT组、FH535组对Huh7细胞的上述变化依次逐渐增强(均P<0.05)。结论:PT对H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增强HCC细胞的GEM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于彬于勇时磊袁俊建
关键词:吉西他滨WNT信号通路
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将其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84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P-10、GPC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GPC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P-10和GPC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显示,有71例患者诊断为阳性,其灵敏度为80.00%(68/85),特异度为82.35%(14/17),准确度为80.39%(82/102)。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最高,三者联合的灵敏度82/85(96.47%)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00%(68/85)、GPC3单独诊断87.06%(74/85)(P<0.05),三者联合的准确度93.14(95/102)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39%(82/10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P-10、GPC3表达水平升高,IP-10、GPC3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李恒袁俊建许艳东郭庆金李国策柴伟张执全刘汝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30例报告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对30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中定位肿物及胰腺切线,充分游离胰颈并应用Endo-GIA切断胰腺,根据肿物性质及肿物与脾血管关系决定是否保留脾脏。结果 4例因脾血管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15例,其中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Kimura法)10例,手术时间210~260 min,(232±14)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165±21)ml;不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Warshaw法)5例,手术时间110~170 min,中位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50~130ml,中位出血量80 ml。胰体尾及脾切除11例,手术时间95~190 min,(137±31)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83±41)ml。术后住院时间7~22 d,(12.2±2.4)d。术后病理:黏液性囊腺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囊肿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异位脾脏1例。术后胰漏发生率36.7%(11/30),部分脾梗死1例。21例随访中位时间15个月(6~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柴伟刘汝海张执全李凤山雷豹袁俊建孔德帅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完成的32例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DPPH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其中包括严重并发症3例(1例术后长期胰瘘、1例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狭窄致梗阻性黄疸、1例术后腹腔出血),均行二次手术治愈;轻微并发症4例,均为单纯性胰瘘,延长带管时间治愈。结论LDPPHR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技术上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待评价。
柴伟张执全雷豹袁俊建孟宇赵秀雷张雷刘汝海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十二指肠腹腔镜并发症
3D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治疗经验
2023年
本研究收集15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标准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联合结肠系膜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336±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45)ml,术后发生总体并发症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3.7)d。术后病理检查示15例均为恶性肿瘤。对于具有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者来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合理可行的。
袁俊建柴伟孟宇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肠系膜胃癌根治胃癌患者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
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监测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与消融病灶的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监测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与消融病灶。方法:选择117例在医院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69个病灶)和预后不良组(58例,65个病灶)。使用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监测评估肝癌射频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及癌胚抗原(CEA)的水平,研究术后肿瘤完全消除率的情况,评估手术前后的超声造影情况、超声造影监测及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联合监测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术后6个月的AFP、CA19-9及CEA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12,t=53.579,t=11.611;P<0.05);预后良好组术后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8.40%,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3,P<0.05);预后良好组术后6个月的射频消融灶截面积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68,P<0.05);超声造影与肿瘤标志物联合监测的特异度为95.67%、灵敏度为87.65%,显著高于且优于超声造影监测(特异度84.15%、灵敏度71.44%)。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监测可有效提高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术后肿瘤完全消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评估依据。
张凯代树本孙静郭连胜杨永生袁俊建杨元磊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癌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体会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D)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LAPD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标本切除及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330~490 min,平均(396±4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 L,平均(287±74)m L。术后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2±3.6)d。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17例,胰腺癌10例,壶腹癌5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4.2±7.6)枚,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均为R0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13.3%(8/60),A级胰瘘6例、B级胰瘘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48例获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2~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LA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满意。
柴伟刘汝海张执全李凤山雷豹袁俊建孔德帅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小切口胰腺肿瘤十二指肠肿瘤
原发性盆底腹膜外良性肿瘤的腹腔镜治疗体会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盆底腹膜外良性肿瘤全腹腔镜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盆底腹膜外良性肿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2±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6±14)ml。术后病理报告:成熟畸胎瘤14例,脂肪瘤6例.表皮样囊肿7例,皮样囊肿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0.7)d。随访2。3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全腹腔镜切除原发性盆底腹膜外良性肿瘤安全、有效。
柴伟刘汝海张执全李凤山雷豹袁俊建孔德帅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腹腔镜畸胎瘤
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0例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30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患者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5例行肝门区胆管切除、肝门区淋巴结清扫,14例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1例行肝外胆管切除。手术时间258 - 336 min,平均(286.8 ±18) min;术中出血60-210 ml,平均(139.7 ±38.0) mlo术后出现胆痿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d治愈;术后肠肠吻合口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自愈。术后住院7-12d,平均8.9 d。随访6-12个月,3例术后6个月因复发转移癌死亡,其余27例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袁俊建王振勇李凤山刘汝海
关键词:胆管肿瘤腹腔镜
hFXYD6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构建人肿瘤相关蛋白FXYD6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FXYD6,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扩增h FXYD6 c DNA,将其插入克隆质粒载体p MD18 T Simple,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的目的片段插入以限制性内切酶切后的表达质粒载体pc DNATM 3.1/myc-His(-)B中,经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和测序证实后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同时设pc DNA3.1空载体转染组和pc DNA3.1-h FXYD6载体转染组,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c DNA3.1-h FXYD6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真核质粒pc DNA3.1-h FXYD6的SMMC7721细胞,经培养48 h,电泳图显示用h FXYD6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特异性蛋白条带。pc DNA3.1-h FXYD6表达载体组细胞较pc DNA3.1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增快。pc DNA3.1空载体转染组、pc DNA3.1-h FXYD6表达载体组细胞穿透Boyden趋化小室滤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09.9±7.8)个、(167.6±9.3)个,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成功构建的pc DNA3.1-h FXYD6真核质粒能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h FXYD6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这为研究h FXYD6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陈雄飞张执全袁俊建郭忠健郭尧李凤山刘汝海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生物学效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