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聪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测井
  • 3篇测井评价
  • 3篇储层
  • 2篇压汞
  • 2篇页岩
  • 2篇渗透率
  • 2篇饱和度
  • 2篇TOC
  • 2篇测井评价方法
  • 1篇盐岩
  • 1篇岩电实验
  • 1篇页岩气
  • 1篇油层
  • 1篇油田
  • 1篇有机质
  • 1篇雨林
  • 1篇预测储层
  • 1篇扎纳若尔油田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气

机构

  • 8篇长江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8篇张冲
  • 8篇郭聪
  • 5篇陈雨龙
  • 5篇程媛
  • 2篇刘敬强
  • 1篇石文睿
  • 1篇郭聪
  • 1篇严伟
  • 1篇宋秋强
  • 1篇周雪晴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雨林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被引量:6
2016年
由于采用常规测井曲线评价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的精度不高,泛化能力不强,需要大量样本。针对这些问题,改进了神经网络算法,以增加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模糊系统优化细胞神经网络结构,以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其对模糊数据的敏感性;选择能有效避免"虚拟碰撞"的雨林算法,并针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利用改进雨林优化算法对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优化,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分析测井特征曲线的物理意义,选择密度测井曲线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作为网络的输入,以总有机碳含量作为输出,通过70块岩心样本网络学习与26块岩心样本预测,证明了新网络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新模型回判将相对误差从23.189%减小到17.185%,预测相对误差由52.421%减小到15.158%,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与泛化能力,更适用于页岩储层总有机质含量的测井评价。
朱林奇张冲魏旸郭聪周雪晴陈雨龙
关键词:页岩模糊神经网络泛化能力
考虑有机质校正的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准确计算总孔隙度是页岩气储层测井精细评价的关键之一。以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依据AA1井元素俘获测井、常规测井数据、岩芯分析总孔隙度和总有机碳实验数据,分析了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认为:模型不能准确计算目标区块层位的总孔隙度,原因在于:(1)视密度孔隙度和视中子孔隙度的计算中,将岩石等效为骨架和孔隙两部分,忽视了页岩储层有机质的存在;(2)模型中的权值系数是依据有限岩芯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有一定的区域适用性。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评价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XX1井的总孔隙计算中,相对于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张冲郭聪朱林奇程媛严伟
关键词:总孔隙度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域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储层为例,研究了其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宏观上基于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微观上基于残余粒间孔及溶蚀-粒间孔,结合岩样薄片显微分析资料、岩电试验资料以及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获得致密气储层的导电规律:地层因素F、孔隙度φ与电阻率指数I、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由于岩性及孔隙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岩屑砂岩因其岩屑成分及孔隙类型的复杂性,增加了岩石的导电难度,在同等条件下,地层因素及电阻率指数均高于岩屑石英砂岩;电阻率指数与含水饱和度呈现指数关系,而非Archie模型的乘幂关系。在此基础上,分类型建立了可变胶结指数(m)的改进Archie模型,并应用于石盒子组致密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结果显示饱和度计算值的绝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测井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陈雨龙张冲朱林奇刘敬强程媛郭聪
关键词:含水饱和度
基于压汞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以扎纳若尔油田KT-Ⅰ和KT-Ⅱ含油层系灰岩储层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以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油田82块碳酸盐岩岩心的压汞及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Swanson模型、Capillary-Parachor模型、Winland模型、Pittman模型、Nelson模型和δ函数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度。结果表明,这6种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均较差,但Swanso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5种模型。进一步分析Swanson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适用性,认为该模型不能反映储层微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复杂的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孔喉半径分布呈多峰特征的碳酸盐岩岩心,孔喉的发育对储层的渗透率都有贡献,不存在优势孔喉区域,而Swanson模型将毛管压力曲线拐点处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岩心发育的优势孔喉半径,且忽略了孔喉半径分布呈双峰特征的岩心中发育的小孔喉对渗透率的影响,导致Swanson模型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因此,以Swanson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孔隙度、歪度和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参数的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Swanson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
程媛张冲陈雨龙朱林奇郭聪
基于单元体模型的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评价方法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决低孔隙度、低渗透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研究单元体模型,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表征谱面积与胶结指数,并建立了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数学模型(REV模型)。分析了REV模型中各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给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求取方法,并将REV模型与经典的Timur-Coates模型和SDR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谱面积与渗透率存在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8,胶结指数在谱面积和孔隙度确定的情况下与渗透率呈一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2,谱面积与胶结指数共同决定了储层渗透率的大小,渗透率与谱面积及胶结指数的变化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REV模型的渗透率计算精度明显高于Timur-Coates模型和SDR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朱林奇张冲胡佳魏旸郭聪
关键词:核磁测井胶结指数孔隙度渗透率
基于元素俘获测井的页岩脆性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准确计算页岩储集层的脆性指数对后期的压裂改造有重大影响,利用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资料能计算出页岩地层矿物组分含量进而再评价出脆性指数。以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AA1井为例,选择八元体积模型,用带约束条件的最小二乘法求解反演出各矿物组分的质量含量,借助骨架密度中间值,将矿物的质量含量转换为矿物的体积含量后,同时考虑有机质的影响,用石英和碳酸盐2种脆性矿物所占的比例来表征目标区块的脆性指数。结果表明,带约束条件的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矿物含量精度较高,反演的结果和全岩分析数据吻合度高;用考虑有机质影响校正的脆性指数计算模型能准确的计算出页岩地层的脆性指数。利用ECS测井资料进行页岩地层脆性评价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对页岩气储集层后期压裂改造能提供有力的帮助。
郭聪郭聪张冲黄雨阳程媛
关键词:ECS测井矿物组分
结合压汞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预测束缚水饱和度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针对压汞实验与测井资料计算致密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精度不高的事实,借助Purcell公式确定岩样流动孔喉下限,提出了基于流动孔喉下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由于致密砂岩等复杂储层存在较强微观非均质性导致流动孔喉下限不固定,认为在利用压汞实验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时应分别确定岩样流动孔喉下限。通过对223块岩样压汞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累积渗透率贡献达到99.9%时的非润湿相饱和度大致等于束缚水饱和度,并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构建伪毛管压力曲线,以渗透率贡献达到99.9%为标准求取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思路,并与其他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压汞实验所确定束缚水饱和度与岩心半渗透隔板实验所得相对误差在35%以下,测井新模型在精度和变化趋势上均与岩心数据较为吻合,两者计算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有一定贡献。提出的方法可提高压汞实验与测井资料计算致密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精度。
朱林奇张冲石文睿陈雨龙刘敬强郭聪程媛
关键词:束缚水饱和度微观非均质性压汞测井评价
利用压汞资料预测储层地层因素F的改进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分析了Thompson模型和REV模型计算地层因素F的方法及适用性,认为两种模型计算的地层因素与岩电实验测量的地层因素相比,整体精度不高,但REV模型计算的精度优于Thompson模型.统计整理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砂岩岩样压汞及岩电实验数据,结合REV模型,研究了储层渗透率与地层因素和孔喉半径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压汞资料预测储层地层因素F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下渗透率与孔喉半径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拐点,以拐点为界,存在两段线性关系,在拐点以上渗透率较大的一组数据地层因素大于32,而在拐点以下渗透率较小的一组数据地层因素小于32,在上述两段不同的线性关系中,后一组数据的截距大于前一组而斜率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分析了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地层因素与渗透率和孔喉半径之间的改进模型,将改进模型应用到20块砂岩岩样的地层因素F的计算,其结果与Thompson模型和REV模型相比,精度有明显改善.
张冲郭聪宋秋强陈雨龙朱林奇
关键词:岩电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