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辉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增生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瘢痕
  • 3篇中医
  • 2篇电针
  • 2篇原纤维
  • 2篇增生性瘢痕形...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兔耳
  • 2篇瘢痕形成
  • 2篇羟脯氨酸
  • 2篇胶原纤维
  • 2篇氨酸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病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游离

机构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杨冰
  • 7篇陈幼楠
  • 7篇陈鹏辉
  • 5篇马文珠
  • 5篇董徐斌
  • 5篇樊竹
  • 5篇马尚清
  • 2篇林彩霞
  • 2篇谢畅
  • 2篇季然
  • 1篇张月
  • 1篇王鹤
  • 1篇赵方晓

传媒

  • 2篇2014第6...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第三届国际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医药对增生性瘢痕防治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果。目前瘢痕的治疗尚无特效办法,所以瘢痕的防治具有比瘢痕治疗更重要现实意义。中医药的防治则有众多的优点,根据文献对中医药在防治瘢痕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把验方中主要中草药的作用机理和针灸治疗进...
陈鹏辉马尚清樊竹杨冰陈幼楠董徐斌马文珠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中医药
电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在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成年新西兰雄性兔(24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兔耳腹侧面造成创面以形成瘢痕组织,然后根据组别分别在血海与翳风穴给予不同的刺激,比较各组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测定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各样品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结果:电针治疗组的瘢痕增生指数与其他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HE染色在光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排列整齐度的增加及胶原纤维组织含量的降低。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
樊竹马尚清董徐斌杨冰陈鹏辉陈幼楠马文珠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电针羟脯氨酸胶原纤维
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现状
陈鹏辉杨冰马尚清董徐斌樊竹陈幼楠马文珠
振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振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最终模型组11只、低频治疗组9只、高频治疗组10只,设立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予振腹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比,其余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低频治疗组和高频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均降低(P<0.05);低频治疗组和高频治疗组相比较,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振腹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为:(1)振腹通过调节肾上腺的分泌功能影响脂代谢;(2)增强腹部肌肉和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了组织对脂肪的氧化作用;(3)减少腹部及内脏脂肪异位堆积,提高腹部及内脏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陈鹏辉杨冰季然谢畅张月林彩霞陈幼楠
关键词: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肾上腺
电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在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成年新西兰雄性兔(24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兔耳腹侧面造成创面以形成瘢痕组织,然后根据组别分别在血海与...
樊竹马尚清董徐斌杨冰陈鹏辉陈幼楠马文珠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电针羟脯氨酸胶原纤维
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实验型T2DM大鼠模型,根据振动频率分为低频治疗组(300次/min)和高频治疗组(600次/min),进行6周振腹干预,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餐后2 h血糖(2h P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ISI并与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振腹干预6周后高频治疗组、低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SI值上升,FBG、INS、2h PG、FF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治疗组与高频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对照组、低频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腹法可降低T2DM大鼠血清INS含量、提高ISI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FFA含量有关;对正常大鼠无此效应,认为振腹效应的产生与机体状态有关。
杨冰陈鹏辉季然谢畅赵方晓王鹤林彩霞陈幼楠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
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3年
增生性瘢痕是因皮肤损伤后过度修复而导致的病理产物,不仅影响患者的体表美观,而且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影响。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原因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
陈鹏辉杨冰马尚清董徐斌樊竹陈幼楠马文珠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中草药针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