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志斌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气
  • 3篇油气聚集
  • 3篇盆地
  • 3篇南沙海域
  • 3篇海域
  • 2篇第三纪
  • 2篇油气成藏
  • 2篇三角洲
  • 2篇成藏
  • 1篇新生代
  • 1篇油气成藏规律
  • 1篇曾母盆地
  • 1篇三角洲沉积
  • 1篇沙巴
  • 1篇饶阳凹陷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 1篇凹陷
  • 1篇沉积盆地
  • 1篇成藏规律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雷志斌
  • 4篇张少华
  • 4篇杨明慧
  • 3篇罗晓华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第八届中国含...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晋北地区口泉断裂带晚中生代分段构造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口泉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西侧,晚中生代具有独特的逆冲构造样式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考察、构造建模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口泉断裂带晚中生代的分段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口泉断裂带自东南向西北逆冲推覆,沿断裂带走向的位移活动具南强北弱特点;上盘为太古宇片麻岩,下盘地层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侏罗系。(2)口泉断裂带具有分段特点,主体构造样式为非典型的构造三角带,具有两套以上的滑脱层;底滑脱层自南向北从太古宇、寒武系—奥陶系升高至石炭系,被动顶板滑脱层则位于下寒武统馒头组—毛庄组或下伏的太古宇片麻岩。(3)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模拟,口泉断裂带逆冲活动的最早年龄是(147. 1±6. 0) Ma,为晚侏罗世,其形成机制与晚侏罗世伊泽奈崎板块俯冲造成的NW向挤压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罗晓华杨明慧贾春阳李占元雷志斌张少华
关键词:晚中生代
饶阳凹陷肃宁地区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7
2017年
断裂活动对裂陷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肃宁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近纪可分为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共3期由弱变强的断裂活动幕,其中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和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为研究区构造活动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新近纪以来,研究区仅在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发生断裂微弱活动。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古近纪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形成2套优质烃源岩,强伸展作用控制富烃洼槽的形成,断裂演化过程控制潜山圈闭的发育与定型,并影响沉积体系的演化与砂体展布。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研究区发育新生古储型断裂—不整合侧向供烃成藏模式和新生新储型多期充注混源成藏模式。
邓爱居张少华李凤群雷志斌黄志佳李其瑞李运娥
关键词:油气成藏新生代饶阳凹陷盆地
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油气聚集
<正>南沙海域南侧三角洲的沉积演化对深水及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自渐新世起,发育巴林坚、梅丽干、巴兰和冠军等四个三角洲。其中,巴林坚三角洲位于曾母盆地,而其他三个三角洲均位于文莱-沙巴盆地。该区的三角洲研究始于...
雷志斌杨明慧张少华罗小华张雨田刘梅
文献传递
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演化与油气聚集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重建了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并讨论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自晚渐新世—上新世,研究区三角洲在平行岸线方向(NE—SW)自西向东从西巴兰断层西侧向东侧迁移;在垂直岸线方向(NW—SE)则整体表现出从陆向海进积推进。这一演化过程主要受控于古南海自西向东"剪刀式"俯冲引起的造山带的迁移和海平面的升降。并且发现研究区烃源岩、储层和圈闭具有分期、分带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在研究区划分出3个与三角洲有关的油气聚集区,即曾母盆地巴林坚三角洲油气聚集区、文莱—沙巴盆地巴兰三角洲油气聚集区、梅丽干—冠军三角洲油气聚集区。
雷志斌杨明慧张厚和廖宗宝张少华罗晓华
关键词:南沙海域曾母盆地三角洲沉积油气聚集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8
2017年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杨明慧张厚和廖宗宝罗晓华雷志斌张少华张雨田李毅玮
关键词:油气聚集南沙海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