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广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智能手机
  • 3篇手机
  • 3篇教学
  • 2篇实验教学
  • 2篇速度传感器
  • 2篇基于手机
  • 2篇加速度
  • 2篇加速度传感器
  • 2篇高中物理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新媒体
  • 1篇演示仪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失重
  • 1篇实验教学探索
  • 1篇实验教学研究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4篇成都市盐道街...

作者

  • 6篇马广平
  • 1篇袁世明

传媒

  • 4篇中学物理
  • 1篇物理实验
  • 1篇传播力研究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三化”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以“超重与失重”教学为例,研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三化”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三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丁彦龙马广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17年
新媒体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变化。分析新媒体对当今思想政治影响的主要方面、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对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马广平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手机Vernier Video Physics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将智能手机的APP功能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已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途径.利用Vernier Video Physics研究了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得到了运动的轨迹图以及小车运动的x-t、v-t图象.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投篮过程中篮球的运动,作为二维斜抛运动的特例,得到了篮球运动的轨迹图以及两个方向上的x-t、v-t图象.通过对图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这些运动的深刻认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将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的问题,使得教学更具可视化.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分析图象的能力,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丁彦龙马广平袁世明
关键词:智能手机VIDEOPHYSICS实验教学研究
利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探究了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该实验在气垫导轨的滑块上安装智能手机,利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出小车的加速度,进而得到合外力,再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从而实现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合外力比用重力近似代替合外力实验更加精确.
丁彦龙马广平付静曹怡姜俊江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智能手机
基于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以实验探究“超重与失重”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传感器作为新兴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根据'超重与失重'教学需要,利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开发了三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带上手机在体重计上进行下蹲、起立的超重与失重实验、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实验和完全失重实验.结合相应的程序画图软件,分别得到了三种情况下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及具体的数据,从而解决了体重计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较快、可视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的难题.这三个实验分别从概念到原因再到应用拓展,使得整个教学利用实验探究层层深入,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丁彦龙马广平付静曹怡
关键词: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实验教学
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自制超重与失重演示仪
2019年
本实验将重物放在电子秤上,重物对电子秤压力可以通过电子秤的示数显示出来.本实验仪器与以往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相比较具有以下改进:物体加速减速的距离长,实验效果明显;对拉托盘的物块做了特殊设计,使得以往很难观察到的重物减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阶段的演示更加直观.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物体在加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减速下降的过程中,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与物体静止时的读数比较,超重与失重实验现象明显;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实验,实验装置设置了无线摄像头,可以将电子秤的读数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实验很直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对产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丁彦龙马广平付静曹怡
关键词:超重失重演示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