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锦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南堡凹陷
  • 4篇凹陷
  • 2篇东营组
  • 2篇砂质
  • 2篇砂质碎屑流
  • 2篇碎屑
  • 2篇碎屑流
  • 1篇断层
  • 1篇断陷
  • 1篇断陷湖盆
  • 1篇新近系
  • 1篇油田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沉积
  • 1篇砂岩
  • 1篇砂岩特征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沉积
  • 1篇塔河油田
  • 1篇滩海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5篇鲜本忠
  • 5篇万锦峰
  • 4篇张建国
  • 3篇姜在兴
  • 3篇李振鹏
  • 2篇佘源琦
  • 1篇王思琦
  • 1篇董艳蕾
  • 1篇马乾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相深水块状砂岩特征、成因及发育模式——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被引量:36
2013年
块状砂岩因其厚度大、储层物性较好而成为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目标。沉积构造相对简单,但变化迅速且组构特征多变。为了探索不同块状砂岩的成因及其联系,建立预测性地质模型,首先将南堡凹陷东营组深水块状砂岩分为2类8种岩相和10种岩相组合,其中单期砂层顶部常含漂浮状砾石,形态多变、内外源均有。本区块状砂岩成分成熟度差,结构成熟度不稳定,粒度累积概率曲线反映了3种搬运过程:多流体改造型、三角洲前缘继承型和混杂快速冻结型。成因分析认为,块状砂岩以砂质碎屑流搬运为主,真正碎屑流和颗粒流次之,并见部分砂质滑塌成因;常与浊流、泥流、泥质滑塌沉积伴生,发育5种相序组合,其中砂质碎屑流-浊流、砂质碎屑流-泥流组合最常见。高密度流体内沉积物浓度分层与特殊的流速剖面共同控制下塑性层流与牛顿紊流间的界面控制了漂浮状砾石搬运和沉积。最后,建立了陡坡带外源型、陡坡带内源型和缓坡地内源型深水沉积过程及块状砂岩发育模式,为断陷盆地深水沉积砂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鲜本忠万锦峰董艳蕾马乾张建国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南堡凹陷
基于伽马能谱测井信息的古水深恢复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巴楚组为例被引量:21
2011年
古水深恢复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根据U、Th、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通过数据检验、沉积背景分析、氧化-还原环境评价和古水深计算的古水深半定量恢复技术。结合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测井数据研究表明,巴楚组沉积时期以还原环境为主,其"双峰灰岩"之下泥岩段还原程度最强,对应于该沉积层序的凝缩段沉积。利用提出的预测水深计算公式,对灰岩层之下的泥岩层进行古水深恢复结果表明,上部泥岩层(Ⅱ号)水深范围在1~10m之间,平均仅3m;下部泥岩层(Ⅳ号)水深范围在1~20m之间,平均为5m。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含油气盆地中古生物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古水深恢复的开展,也有利于改进基于沉积学方法和古生物方法进行的古水深恢复的精度,实现垂向上连续的古水深恢复,深化层序地层划分和盆地分析。
万锦峰鲜本忠佘源琦杨立强
关键词:古水深塔河油田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不同级别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一个小型裂谷成因的陆相沉积盆地,盆地内不同级次的断裂活动影响着砂体的展布。所以在研究区中进行层序地层以及沉积相研究须以构造演化研究作为轴线,通过对不同级次断层活动史的分析解释沉积砂体在盆地内部的充填特征。基于580 m岩心的观察以及覆盖整个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对南堡凹陷滩海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与断层演化的研究。古近系沙河街组到东营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发育有七个裂陷亚幕。每个裂陷亚幕之间的沉积具有继承性,而裂陷内部砂体的垂向分期主要受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湖盆边缘的断层影响朵叶体的迁移摆动以及沉积相的发育,湖盆内部次级断层则控制砂体的再次分配。明确不同级别断裂活动对沉积砂体展布的影响,为后续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万锦峰鲜本忠李振鹏张建国姜在兴王建伟
关键词:边界断层沉积充填古近系南堡凹陷
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下部存在大量的还原色泥岩,砂地厚度比低,砂体具有进积、退积特征,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湖泊的特征,提出该时期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在分析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连井剖面对比,结合砂岩厚度、泥岩颜色、砂体形态作出各层段的平面相图,探讨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展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明化镇组Ⅲ油组时期,湖泊面积较大;Ⅱ油组时期湖岸线后退,湖泊面积缩小.分流河道为研究区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较少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明化镇Ⅲ油组时期主要受东北物源控制,向西南汇聚;Ⅱ油组主要受东部物源控制,向西汇聚.研究区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对恢复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古沉积环境,指导研究区油气储层预测、开发方案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张建国姜在兴鲜本忠李振鹏万锦峰王思琦
关键词: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湖泊三角洲
断陷湖盆洼陷带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南堡凹陷东部东营组为例被引量:74
2012年
利用岩心、粒度、测井信息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东部洼陷带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砂岩常夹于灰色、灰黑色泥岩中,砂岩相发育,其中正递变层理(含砾)中-细砂岩相(S-3)、粉砂岩相(S-4)和块状层理中-细砂岩相(S-2)发育层数最多,块状层理含砾砂岩相(S-1)次之;S-2沉积厚度最大,S-1和S-3次之。按支撑和沉积机制,将本区重力流分为浊流、砂质碎屑流、颗粒流和液化流,其中砂质碎屑流以基质支撑、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不同重力流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从砂岩层数看,浊流最多,砂质碎屑流次之,颗粒流和液化流最少;从单期沉积厚度看,砂质碎屑流最大,平均为1.17m,浊流沉积最小,仅平均为0.25m。为了回避取心的局限性、弱化重力流成因,突出具有油气储集意义的砂层概念,开展了测井岩性解释,结果表明该区重力流沉积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单层平均厚度2.94m,最大厚度可达9.5m,其中单井中厚度在3m以上的砂体可达22层、累积达107.5m。本区重力流沉积为滑塌成因,除了(扇)三角洲前缘斜坡的自然滑塌外,断层(地震)活动或间歇式火山喷发是其关键的触发机制;断层活动除了提供滑塌的动力外,还影响着其堆积场所和沉积的结构。
鲜本忠万锦峰姜在兴张建国李振鹏佘源琦
关键词:重力流砂质碎屑流浊流南堡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