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卫东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修补术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腹股沟
  • 2篇腹股沟疝
  • 2篇腹股沟疝修补
  • 2篇腹股沟疝修补...
  • 2篇腹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腹腔镜
  • 1篇新人
  • 1篇医科
  • 1篇医学创新人才
  • 1篇乙状结肠
  • 1篇直肠
  • 1篇直肠前
  • 1篇直肠前切除
  • 1篇直肠前切除术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吴卫东
  • 2篇裘正军
  • 1篇司仙科
  • 1篇张一中
  • 1篇乐飞
  • 1篇杨佳华
  • 1篇李华水
  • 1篇李英儒
  • 1篇朱晓强
  • 1篇汤睿
  • 1篇潘玉琴
  • 1篇方芳

传媒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镜下经腹Sublay修补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汤睿吴卫东蒋会勇朱晓强柳楠王涛
关键词:腹壁疝适应证
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学习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影响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SIL-TEP)学习曲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四所医院疝中心单一主刀医师与固定助手行SIL-TEP的临床资料,通过累积和分析法,根据每个中心的学习曲线情况,结合各中心主刀医师的学习背景,分析影响SIL-TEP学习曲线的相关因素。结果:四所医院单一主刀医师度过SIL-TEP学习曲线的例数分别为18例、13例、10例、10例,各组跨越学习曲线前后两阶段的年龄、BMI、疼痛评分、血清肿、中转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复发、感染病例,各组跨越学习曲线前后两阶段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TEP学习曲线可控,在具备丰富三孔腹腔镜疝修补经验、固定手术团队、特定指导带教老师、较强学习及复盘能力、短期连续集中开展该手术等条件下跨越学习曲线需10~18例。
司仙科王廷峰李英儒李华水张一中乐飞李绍杰杨佳华于昆吴卫东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腔镜检查单孔
下腹部腹膜前间隙辨析-鞘后视野下的膜解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下腹部的膜解剖,印证部分解剖结构的认识。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完成281例后鞘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手术,从后鞘后的角度来观察下腹部腹膜前的膜解剖结构。通过手术视频、照片以及对文献的检索与溯源,来进一步描述手术中观察到的解剖结构。结果腹直肌后筋膜独立存在,腹横筋膜(TF)源自侧方扁肌,存在三种不同类型,气腹状态下TF为单层立体结构,髂耻束是TF的延续。结论鞘后视野的发现进一步印证部分解剖认识,有助于理解下腹部膜解剖。
张一忠蒋会勇吴卫东
关键词:腹横筋膜弓状线髂耻束
老年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56例报告)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分析术中和术后情况,了解该术式在老年病人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6例64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疝48例(斜疝34例,直疝10例,股疝4例),双侧腹股沟疝8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11)个月。结果:56例中完成经腹腹膜前(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补片植入术26例,完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补片植入术30例。平均手术时间TAPP(78±14)min,TEP(64±1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1.8)d;术后并发症依次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7.5%(21/56)、慢性疼痛28.6%(16/56)和血清肿21.4%(12/56)。术后复发率1.8%(1/56)。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在老年病人的使用中,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潘玉琴吴卫东方芳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老年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可行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针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行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的17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的23例行传统(多孔)机器人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病人作对照,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17例病人均顺利实施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与同时期23例行传统(多孔)机器人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的病人比较,行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装机时间[(15.9±4.0)min vs.(21.5±6.8)min,t=3.034,P=0.004]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2±0.6)d vs.(2.3±1.0)d,t=4.046,P<0.001]则显著减少。结论 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而且与传统机器人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相比,在提高装机效率和加快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潜在优势。
项世骏韩超张人超岑刚米兰吴卫东裘正军黄陈
关键词:结直肠直肠前切除术
基于项目驱动的医学创新人才科研潜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4年
目的为解决当前医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医科创新人才科研潜质培养新路径,为培养新医科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方法本研究以具体科研项目为驱动,通过搭建以导师牵头、研究生带队的创新型科研团队,以翻转课堂理念为指引,以学生关切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理论授课和实验培训,建立一体化、序贯化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常态化、可持续的医学教育协作机制,项目化、个体化的医学科研创新模式,交互化、系统化的课程评价反馈系统及多元化、全面化的研究成果评价标准,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教学创新三层面量化评估实践效果。结果初步建成序贯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的一体化、长周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增强学生的科研基本技能、积极性及参与度,提升学生的科研潜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论文撰写、奖项评选、项目申报及成果转化等形式,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教学创新三方面初步取得积极成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师牵头、研究生带队的创新型科研及教学团队为基础,以建立跨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序贯化培养体系为关键,以基于项目驱动的医学创新人才科研潜质培养为主要方法,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于我国新医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及指导价值。
黄陈张原张人超吴卫东罗再张鹏善方圆韩超裘正军
关键词:科教融合协同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