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养麝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中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掌握我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圈养麝内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抽样采集圈养麝新鲜粪样,采用循序沉淀法、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粪样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查。从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等地24个养麝场中抽样采集了1049只麝的新鲜粪样,共查到9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71.21%。其中,球虫Eimeria sp.卵囊阳性率达44.61%,卵囊密度(OPG)为800~54 400;线虫卵(未定科属)阳性率次之,为11.73%,虫卵密度(EPG)为300~18 700;而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幼虫、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卵、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oides sp.卵、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mum sp.卵、绦虫Anoplocephalidae sp.卵、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卵和毛首线虫(鞭虫Trichuris sp.)卵的阳性率分别为6.01%、2.00%、1.81%、1.53%、0.95%、1.24%和1.33%。调查表明我国圈养麝感染的内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
- 蔡永华林海程建国王宇付文龙朱萍吴杰杨光友
- 关键词:内寄生虫
- 一种麝消化代谢笼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麝消化代谢笼,包括称重台、支撑架和代谢笼,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称重台,称重模块下方连接有链接钩,所述代谢笼的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链接扣,活动上挡板的下方设有活动下挡板,代谢笼底部固定安装有漏粪底板,所...
- 吴杰贺国华蒋桂梅王建明杨营杨杰谢瑞利
- 文献传递
- 过瘤胃脂肪对林麝体重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选用20头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成年雄性林麝。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0,5,10,15 g/d)对林麝体重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对林麝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对林麝日粮粗蛋白、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g/d组日粮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5 g/d组和1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林麝日粮过瘤胃脂肪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g/d。
- 蒋桂梅吴杰陈凤贺国华戴晓阳
- 关键词:林麝过瘤胃脂肪体重表观消化率
- 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 2023年
-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取12头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雄性林麝[体重(8.0±0.5)kg],随机分为6组。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期为84 d,共分为6期,每期14 d(预试期11 d,正试期3 d),按照树叶饲料种类分为青皮藤组、桑树叶组、三角枫叶组、榆树叶组、苦楝树叶组及以上树叶等比混合的混合叶组,共6组。结果表明:①桑树叶组基础饲粮和树叶采食量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树叶组日粮采食总量显著低于混合树叶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碳水化合物(CHO)、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以桑树叶组较高(P<0.05)。③桑树叶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较高(P<0.05)。由此可见,林麝以桑树叶为粗饲料时日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较高。
- 蒋桂梅王建明吴杰陈凤郑程莉王欢司华哲
- 关键词:林麝采食量表观消化率氮平衡
- 过瘤胃脂肪对林麝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选用20头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成年雄性林麝。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0、5、10、15 g/d)对林麝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对林麝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钙、磷、镁、肌酐、孕酮等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后10 g/d组和15 g/d组雌二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10 g/d组睾酮较对照组和5 g/d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1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林麝日粮过瘤胃脂肪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g/d。
- 蒋桂梅吴杰贺国华
- 关键词:林麝过瘤胃脂肪睾酮雌二醇
- 圈养林麝产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圈养林麝所产麝香中的麝香酮含量,为快速判定麝香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统一取香后,分别于每份麝香样品中称取新鲜麝香1 g,采用GC测定其中麝香酮的含量,以期找到不同年龄林麝所产麝香、不同麝香产量、麝香色泽与麝香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年龄分组,1岁龄林麝麝香产量不是最高,但水分含量低,麝香酮含量最高;7岁及以上林麝所产的麝香质量较低;根据同一年龄阶段林麝的麝香产量分组,发现鲜产量>10 g的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2.0%,麝香品质较高;从麝香色泽进行分析,红棕色的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为品质好的麝香,白色麝香质量最差。结论:根据现场取香结果,可以判定初产麝香的质量和产量高于10 g的麝香品质较高,并且红棕色的麝香为优质麝香。
- 郑程莉蒋桂梅吴杰王建明陈凤冯达勇竭航赵贵军周磊王欢
- 关键词:林麝麝香酮含水量
- 过瘤胃脂肪对林麝日粮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 <正>脂肪是一种容易被动物利用的高能量有机物,能有效改善动物能量供应不足,促进肉用动物的育肥。对于反刍动物,通过添加脂肪供能,可以减少对日粮精粗比的影响,不会引起瘤胃pH值降低,导致瘤胃酸中毒。但是,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
- 蒋桂梅吴杰陈凤贺国华戴晓阳
- 文献传递
- 一株林麝源弗格森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
- 2023年
- 为探究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死亡原因,无菌采集死亡林麝脏器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纸片扩散法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死亡林麝脏器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弗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和青霉素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氨基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携带耐药基因bla-OXA_(1/4/30)、bla-CTX-M和bla-SHV。研究结果可为林麝养殖过程中致病性弗格森埃希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彭茜翎王如意乔美萍周磊王洪永蒋本模吴杰杨杰其美拉姆颜其贵
- 关键词:林麝ESBLS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雄性林麝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 鲜义坤姜俊庆王承旭戴晓阳王建明吴杰李裕冬蔡永华
- 关键词:林麝尿液
- 温度与负压时长对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麝香是麝属雄性个体香囊的分泌物,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麝香酮。研究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测定的麝香酮含量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主要对温度与负压时长对麝香酮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麝香干燥方法的选取提供数据。方法将新鲜麝香分别置于温度为13.5℃和40℃的减压干燥箱中,分期取样测定其麝香酮含量。结果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两组麝香麝香酮含量迅速降低,13.5℃组8 d和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初始值极显著降低,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8 d极显著降低;40℃组8 d和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初始值极显著降低。结论温度和负压时长对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有显著影响。
- 蒋桂梅吴杰王欢陈凤
- 关键词:麝香麝香酮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