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燕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系统发育分析
  • 2篇发育分析
  • 2篇WOLBAC...
  • 1篇胆碱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幼虫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幼虫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二化螟
  • 1篇纵卷叶螟
  • 1篇沃尔巴克氏体
  • 1篇酶活性
  • 1篇内共生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扬农化工...

作者

  • 3篇吴海燕
  • 2篇杜予州
  • 2篇柴换娜
  • 1篇黄东林
  • 1篇杨益众
  • 1篇周琼
  • 1篇施敏娟
  • 1篇杨丽芬
  • 1篇祁静霞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的内共生菌,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和其他动物中,与宿主的生殖调控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Wolbachia感染情况,为探讨Wolbachia在迁飞性昆虫中的生殖调控和传递方式等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我国20个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浙江温州和江苏扬州样本的感染率最高(90%);四川雅安、湖南长沙和天津宁河样本的感染率最低(40%)。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Wolbachia ftsZ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且不同地区的Wolbachia 16S rDNA基因序列也完全相同。此外,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 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感染的WolbachiaB群的ftsZ基因序列和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9%~100%和98%~99%之间,说明我国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隶属B群。研究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类型较为单一,这也是我国有关稻纵卷叶螟内共生菌Wolbachia的首次研究报道。
柴换娜杜予州吴海燕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WOLBACHIAFTSZRDNA系统发育分析
水稻二化螟内共生菌杀雄菌属和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23SrDNA基因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wsp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我国20个水稻二化螟地理种群感染两类内共生菌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我国水稻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感染率不一致,哈尔滨、惠水、吉林、南阳和扬州5个地理种群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5.0%~50.0%;汉中、南宁和扬州3个地理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为25.0%~40.0%,其他地理种群中没有检测到这两种共生菌的存在.水稻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感染的Arsenophonus23SrD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基因株型命名为csArs.但所检测到的Wolbachiawsp基因序列不一致,分别为wChisupl、wChisup5和wChisup6,其中wChisupl属于A群,其他属于B群.这说明水稻二化螟感染的Arsenophonus为同一株型,而感染的Wolbachia株型较为复杂.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水稻二化螟体内的Arsenophonus23SrDNA基因和Wolbachiawsp基因与其他物种体内相关序列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
柴换娜吴海燕杜予州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内共生菌ARSENOPHONUSWOLBACHIA系统发育分析
Cry1Ac毒蛋白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索Cry1Ac毒蛋白质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üenée)]体内解毒酶间的关系及Cry1Ac作用下保护酶间的平衡关系,室内配制不同Cry1Ac毒蛋白质含量(200 ng/g、500 ng/g、800 ng/g、1 100 ng/g)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幼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龄和5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α-乙酸萘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 100 ng/g毒蛋白质处理的3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8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高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毒蛋白质处理的5龄幼虫的该酶活性显著高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3、5龄幼虫的α-乙酸萘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8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5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800 ng/g、5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1 100 ng/g、800 ng/g、5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500 ng/g、800 ng/g处理3龄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500 ng/g、800 ng/g、1 1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800 ng/g、1 1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可见,不同含量Cry1Ac毒蛋白质处理的亚洲玉米螟体内,除5龄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其他酶的活性在处理间均有显著变化。
周琼黄东林祁静霞吴海燕杨丽芬施敏娟杨益众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乙酰胆碱酯酶解毒酶保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