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北山造山带南带中元古代副变质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对北山造山带南带前寒武纪物质演化的探索被引量:6
- 2018年
-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主要由一系列俯冲增生杂岩体构成。在其宽缓的造山区内,零散地分布着前寒武纪岩石。由于古生代以来强烈的造山作用和随后的陆内造山作用的改造,造成北山内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古生代以来的造山带产物难以区分。因此,关于北山造山带内的前寒武系归属问题,一直以来争议很大。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报道了位于北山造山带中部的马鬃山地块内前寒武纪副变质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该岩石较高的变质程度、岩石组合、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均显示其和北山造山带内古生代的残余被动大陆边缘产物不同,属于北山造山带内残余的前寒武纪基底,且沉积时代在中元古代约1.1~1.45Ga之间。结合前人的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北山的前寒武纪物质在中元古(约1.0Ga)之后,显示出和塔里木克拉通、蒙古地块均相似的特征,表明三者均卷入了Rodina超大陆的聚散事件。在中元古代及其之前(约1.1Ga之前)则显示多源区的特征。本文中的北山造山带中元古代副变质岩显示了中元古代及其之前与塔里木克拉通不同,与蒙古地块相似的特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北山造山带前寒武纪副变质岩和敦煌地块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晚期的新生地壳加入事件,显示了与塔里木克拉通的差异。这也暗示了敦煌地块和北山造山带在中元古代(约1.45Ga)之前可能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 周海陈亮孙勇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北山造山带
-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磷灰石裂变径迹是一种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地质意义及其在相关地质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①磷灰石的主要元素及238U的富集。②α衰变亏损。③压力及应力,以及实验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关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过程的多元退火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因素。对于目前的退火模型应用情况,结合前人研究总结了目前该方法的独特性及现行退火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关于盆地热演化史、断层研究和造山带隆升分析(主要针对青藏高原隆升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概要的剖析。
- 周海雷川
- 关键词:裂变径迹
- 中天山地块尾亚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架——来自野外地质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
- 2017年
-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尾亚地区分布的主体为岛弧杂岩,被更晚的造山后花岗岩如钾长花岗岩等侵入改造。尾亚地区的岛弧杂岩受造山作用的改造,局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这套变质岩分布局限,变质程度较低且主要为绿片岩相,劈理化强。2个样品YM01、YM02分别为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其原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闪长岩。2个样品的锆石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地块北侧的岛弧岩浆事件,表明古亚洲洋(北天山洋)从奥陶纪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泥盆纪由北向南持续俯冲。俯冲过程在晚寒武世开始,暗示中天山地块北侧在当时已经发生了构造转换,作为一个微陆块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另外,岛弧杂岩体中没有前寒武纪年龄记录的特征,表明区域内的前寒武纪基底物质分布有限,而变质变形强烈的部分多为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在造山带后期改造形成的。
- 周海周海陈亮
- 地幔柱的构造特征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2013年
- 热力作用是盆地发育和改造的主要因素。随着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化以及深反射地震MT、地震层析、超深钻、深部岩石地球化学示踪等技术的发展,解释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幔柱理论进入快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从构造特征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地幔柱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地幔柱研究趋向进行预测,以便为了解地幔柱理论提供帮助。
- 杨焱钧周海吴涛李冰
- 关键词:地幔柱大火成岩省超大陆裂解
- 方解石充填物对于深层古岩溶洞穴保存的独特意义——以塔河地区奥陶系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埋藏深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罕见,但对其为何没有垮塌殆尽的原因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究其保存机制,对比了Fort Worth盆地奥陶系深埋洞穴,发现大量缝、洞充填方解石是塔河地区洞穴中常见且特有的充填物。在统计和综合分析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以洞穴充填方解石成因类型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构造运动背景、热液活动、油气充注、方解石的产状以及洞穴受力情况,通过与Fort Worth盆地深埋洞穴埋藏史的对比和分析,提出塔河地区深埋岩溶洞穴的一种保存机制。研究区岩溶洞穴方解石主要是长期浅埋阶段,以大气淡水成因为主,海水成因为辅形成,深埋过程还受到了溶蚀性流体(岩浆热液和有机酸)后期改造。方解石充填物增加了洞穴的抗压性,岩溶洞穴内部充填的方解石在埋藏过程中支撑了洞穴;岩溶洞穴顶部裂纹中充填的方解石还"愈合"了洞穴周边的裂纹,强化了洞穴的顶板,增加了洞穴整体的稳定性。充填的方解石在垮塌前占据了部分洞穴空间,在埋藏后,高温有机酸、CO_2、H_2S和岩浆热液沿着深大断裂等通道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改造溶蚀作用明显,也对处于优势通道和良好储集性能的洞穴充填方解石进行了改造,恢复了部分洞穴空间。因而认为地表、近地表方解石充填过程是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的"保持性成岩作用"。
- 雷川陈红汉苏奥许学龙周海
- 关键词:岩溶洞穴塔河油田
- 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沉积构造及古流向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的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准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确定加里东运动的性质十分重要。对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中沉积构造研究和古流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的泥盆系处在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向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的关键地带,且主要受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控制,其沉积背景为浅海相、滨浅海相;古流向为正北方向。
- 吴涛江小均周海
- 关键词:东秦岭古流向
- 祁漫塔格构造带新生代隆升史:来自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重矿物和碎屑锆石的证据
- 祁漫塔格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东昆仑造山带的西段.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漫塔格构造带北麓.祁漫塔格构造带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次要为海西期和印支期,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少.总体上岩浆活动记录有...
- 周海陈亮第五春荣雷川孙勇
- 关键词:碎屑锆石柴达木盆地
- 中亚造山带南蒙古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 2024年
- 中亚造山带作为显生宙以来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闭合的全过程。南蒙古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其晚古生代先后发育弧岩浆活动以及与伸展活动相关的岩石组合,是研究陆壳增生和改造的热点区域。笔者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对南蒙古地区石炭纪--二叠纪这一关键时期的岩石组合做出系统梳理和总结,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早石炭世(350~325 Ma),晚石炭世(320~305 Ma)和早二叠世(300~280Ma)3个阶段。早石炭世(350~325Ma)发育典型的弧岩浆岩且具有向南变年轻的趋势。此外,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显示其主体具有显著的地幔贡献。综合前人认识,笔者认为这是古亚洲洋主洋盆以北多个次生的弧后洋盆俯冲后撤的结果。晚石炭世(320~305Ma)以高硅花岗岩为主,尤其315~310Ma的碱长花岗岩、碱长正长岩等是年轻弧地体重熔的产物,是俯冲大洋板片显著消耗的结束。早二叠世(300~280Ma)发育伸展相关的岩石组合(如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和基性岩墙),这些岩浆活动显示高温特征,且具有显著的地幔物质贡献。结合前人工作,特别是笔者的前期工作,上述岩浆活动是由石炭纪板片后撤之后高角度俯冲诱发的俯冲板片断离所造成,且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南蒙古东西两侧均有类似的岩石、构造和沉积记录。因此,笔者提出,古亚洲洋主洋盆泥盆纪--二叠纪多期次的俯冲后撤导致了其北侧一系列次生的弧后洋盆的开启、俯冲至闭合,上述过程伴随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最后一次大规模侧向增生及其结束后板片断离诱发的垂向地壳增生。
- 吴妍蓉周海周海韩以贵赵国春王盟赵少伟王盟赵千裴先治耿红燕Enkh-Orshikh Orsoo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岩浆活动
- 陕西商丹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初探被引量:10
- 2019年
- 陕西省目前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秦巴地区,并且以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为主。其中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为北秦岭商丹伟晶岩密集区,前人研究表明该地区稀有金属主要为铷、铌(钽),其次为锂、锶、铍等;稀有金属成矿受区域构造位置、构造节理裂隙及围岩类型等条件制约。商丹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分布在北秦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带内;成矿期主要为早古生代;商丹地区内的多数伟晶岩在自身结构构造及宏观区域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都能找到伟晶岩的母岩体。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区对比研究,可知铷的矿化富集与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无太大的关系,与伟晶岩中的富铷长石、白云母关系较大;而其他锂、铌钽、铍等都有其独立矿物,却与分带特征息息相关,多分布在围绕母岩分异强、分布较远的边缘带中。因此母岩体特征、地质构造、岩石结构、矿物类型、蚀变、原生晕、化探重砂异常等为区内稀有金属矿的特征标志。
- 杨文博周海宋公社吴鹏王强
- 关键词:稀有金属成矿规律
- 柴达木西部第三系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年龄对阿尔金造山带第三纪隆升的制约被引量:5
- 2012年
- 阿尔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北缘一条受到走滑断裂强烈改造的碰撞造山带,构成了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边界。阿尔金造山带的隆升是青藏高原隆起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干柴沟剖面的下干柴沟组(E31)和下油砂山组下段(N12)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碎屑重矿物分析。本文分析的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中均包括显著的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的年龄峰期,下干柴沟组和下油砂山组的年龄谱存在明显的差别:下干柴沟组样品的年龄谱中印支期峰值相对显著,而下油砂山组样品的年龄谱中加里东期峰值逐渐变得显著。重矿物组合的稳定系数也从下干柴沟组到下油砂山组迅速降低,说明碎屑由高成熟度转变为低成熟度,物源由远变近。由此证实渐新世早期和上新世早期阿尔金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尽管阿尔金造山带经历的碰撞造山过程早在早古生代就已结束,但是现今出露的阿尔金山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经受构造运动而隆起形成的。此工作也证实碎屑锆石年龄谱结合重矿物组合分析是研究地层物源和盆山耦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周海陈亮孙勇第五春荣彭德华尹成明雷川
- 关键词:碎屑锆石LA-ICP-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