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习之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黑色素
  • 7篇黑色素瘤
  • 3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安全性
  • 1篇单次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新抗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标志物
  • 1篇移植瘤
  • 1篇印迹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预后影响因素
  • 1篇肢端
  • 1篇脂质体
  • 1篇脂质体阿霉素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9篇文习之
  • 6篇张晓实
  • 5篇李丹丹
  • 5篇李婧婧
  • 3篇丁娅
  • 2篇张星
  • 2篇彭瑞清
  • 1篇王尧
  • 1篇赵靖靖
  • 1篇黄真
  • 1篇郭轶群
  • 1篇翁德胜
  • 1篇牛晓辉
  • 1篇徐海荣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32例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炎症指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对组间差异进行log-rank检验,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LDH、肿瘤分期、球蛋白、CRP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对以上五项因素赋值并计算每位患者的总评分,按照不同评分进行危险分级:低危组(0-2分)、中危组(3-5分)、高危组(6-9分),三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9%、25.7%和3.7%,各组的预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664(95%CI:0.599-0.724)。【结论】年龄、LDH、肿瘤分期及术前的球蛋白和CRP水平是影响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并且可对不同分期的患者按照危险度加以区分,是对TNM分期的有益补充,为临床进行分层个体化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王尧文习之丁娅李丹丹彭瑞清李婧婧张晓实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预后影响因素
中国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NGS)检测黏膜黑色素瘤中的295个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突变特点,探索潜在治疗靶点。【方法】组织标本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科就诊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于我院分子诊断科行NGS检测295个基因变异。【结果】黑色素瘤主要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BRAF 20%(5/25),KIT 20%(5/25),NRAS 12%(3/25),NF18%(2/25)。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MYC拷贝数增加(36%,9/25),其次为KDR拷贝数增加,突变率为24%(6/25)。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PI3K-mTOR,生长因子受体,MAPK,免疫应答和WNT/NOTCH相关通路广泛存在突变,突变率分别为76%(19/25),72%(18/25),56%(14/25),60%(15/25),36%(9/25),28%(7/25),24%(6/25)。可见多个靶向治疗靶点,如ATM,ATRX,EMSY,FANCI,RAD52,MET,PDGFRA,KDR,FLT4,ALK,ERBB3及ROS1等。【结论】中国黏膜黑色素瘤基因突变谱与皮肤型存在差异,且与西方人群不同,NGS测序可为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黄复雪李丹丹文习之李婧婧祝保艳张晓实
关键词:基因突变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8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 mg/(m2·d),第1天、第8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平均接受3.3(1-20)个周期治疗,客观有效率为13.8%(初治与复治患者分别为20.0%和7.1%),疾病控制率为75.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1.0-25.0)月,总生存期(OS)是9.0(1.0-27.0)月。初治与复治患者PFS、OS无显著性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57.9%)、胃肠道反应(44.7%)及脱发(100.0%)。3/4度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21.1%)及胃肠道反应(2.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丁娅郭轶群李婧婧彭瑞清文习之李丹丹张星张晓实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黑色素瘤疗效安全性
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溶剂对照组、PD-L1单抗组、卡博替尼组和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组(联合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每2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肿瘤体积达到2 000 mm^3或是组间差距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时定义为研究终点。达到研究终点后处死小鼠取材,流式细胞学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情况,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另将体外培养的B16-F10细胞分别经不同药物处理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16-F10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显示,PD-L1单抗组没有明显抑瘤作用,卡博替尼组与联合组均有明显抑瘤效应,联合组抑瘤效果较卡博替尼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5)。在体外实验中,药物处理24及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16-F10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卡博替尼组相比,B16-F10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P=0.003 5;48 h:P=0.002 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组及卡博替尼组对AKT和mTOR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均可下调p-AKT和p-mTOR蛋白水平,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这种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16-F10细胞凋亡及抑制AKT/mTOR通路所致。
祝保艳李婧婧李丹丹文习之黄复雪刘巍张晓实
关键词: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新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2024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文习之张晓实
关键词:黑色素瘤新抗原免疫治疗
生物化疗法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法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化学治疗组、生物治疗组、生物化疗组。化学治疗组给予顺铂、达卡巴嗪和福莫司汀治疗;生物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白介素-2和树突状细胞治疗;生物化疗组给予上述两者联合续贯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1~4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近期疗效方面,生物化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化学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3.8%,生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28.1%,三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方面,生物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35个月,化学治疗组MST为13个月,生物治疗组MST为25个月,三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化疗组毒副作用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生物化疗法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周启明陈倩琪文习之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疗化学疗法生物疗法
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具体方案为:PD-1抗体(Pembrolizumab 2 mg/kg,每3周为一个周期;或Nivolumab 3 mg/kg,每2周为一个周期;或Toripalimab 3 mg/kg,每2周为一个周期)联合替莫唑胺[200 mg/(m^2·d),连续口服5 d,每28 d为一个周期;或75 mg/(m^2·d),连续口服21 d,每28 d为一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以替莫唑胺周期为准,下同)后评价疗效。应用RECIST v1.1标准评价疗效,不良事件按照NCI-CTCAE 4.0分级。【结果】33例患者接受的中位疗程数为替莫唑胺6.0(1~12)个周期和PD-1抗体7.0(1~27)个周期,客观有效率(ORR)为24.2%(肢端型ORR为38.5%),疾病控制率(DCR)为6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3月(95%CI,1.3~7.3),中位疾病控制时间(mDDC)为7.5月(95%CI,2.3~12.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1.1月(95%CI,5.5~16.6),中位总生存(mOS)尚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86.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影响PFS的因素有PD-L1表达和BARF V600E/K基因突变状态。PD-L1表达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有更长的PFS(P<0.05)。BARF V600E/K基因突变患者比野生型患者的PFS更短(P<0.05)。PFS在初治与复治、不同组织来源类型、不同给药方案以及不同性别、年龄、LDH等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30.3%)、皮疹(21.2%)、疲劳(21.2%)、恶心(21.2%)、呕吐(15.2%)、转氨酶升高(15.2%)、胆红素升高(9.1%)等,绝大多数均为1~2级。【结论】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近期疗效优于单用,尤其是对于肢端型黑色素瘤,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刘巍李婧婧丁娅李丹丹文习之祝保艳张晓实
关键词:替莫唑胺黑色素瘤疗效安全性
BRAF和NRAS基因表达与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黑色素瘤细胞内BRAF和NRAS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初步探讨BRAF和NRAS基因调控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肢端黑色素瘤细胞,以培养第3代细胞为目的细胞。取培养6、12、24h和48h时的第3代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BRAF和NRAS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RAF和NRA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第12小时微孔内总DNA量、总BRAF、NRAS mRNA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第6小时的量(P=0.003,P=0.017,P=0.004,P=0.023,P=0.042);第24小时微孔内总DNA量、总BRAF和NRAS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第12小时的量(P=0.012,P=0.007,P=0.015,P=0.009,P=0.043);第48小时微孔内总DNA量、BRAF和NRAS mRNA量和总BRAF和NRAS蛋白量显著高于第24小时的量(P=0.032,P=0.026,P=0.042,P=0.006,P=0.012。结论:黑色素瘤细胞内BRAF和NRAS mRNA量和蛋白表达量与细胞增殖呈正相关性。
周启明赵艳陈倩琪李伟文习之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PCR免疫印迹
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顺铂单次给药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剂量递增试验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为了探索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PLD)联合顺铂在骨肉瘤化疗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患者14例,接受1个周期的PLD联合顺铂方案化疗。PLD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和60 mg/m^2,第1天),每个剂量组计划入组3例患者,按3+3方法进行剂量递增;顺铂(100 mg/m^2,分成4 d使用)的剂量保持不变;每21 d一个疗程。受试者在化疗结束后48 h接受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性升白细胞治疗。按照NCI CTCAE v4.0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为20(14~43)岁。在PLD剂量递增至60 mg/m^2剂量组,入组的2例患者均出现3级口腔黏膜炎合并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下调一个剂量等级。在50 mg/m^2剂量组,一共入组9例患者,仅1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4级血小板减少持续大于3 d。在入组的所有患者中,观察到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12例,12/14)、血小板减少(7例,7/14)、贫血(4例,4/14)及口腔黏膜炎(2例,2/14)。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在PLD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化疗方案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0 mg/m^2,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口腔黏膜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
文习之潘求忠翁德胜赵靖靖徐海荣黄真牛晓辉张星
关键词:骨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