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的预后及治疗模式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寡转移状态是鼻咽癌转移的一个特殊阶段,本研究主要探讨其预后因素及治疗模式。方法2002—2010年共149例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分别为94、32、22例,转移灶1个、2~5个分别为5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1~12个),其中115例患者接受原发灶放疗,57例接受转移灶局部处理。将患者临床特点、肿瘤状态及治疗模式等因素纳入生存分析中。 Kaplan.Meier法计算OS,单因素分析及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2~144个月),所有患者3、5年OS 率分别为52.7%、37.7%。化疗后转移灶 CR+PR、SD、PD 率分别为59.7%、31.5%、5.4%,近期疗效主要与转移灶数目( P=0.01)、化疗疗程( P=0.00)相关。影响患者OS因素包括合并肝转移( P=0.00)、乳酸脱氢酶>245 IU/L ( P=0.00)、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 (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 P=0.01)。原发灶接受放疗者5年OS为46.2%,未接受者无5年生存。结论寡转移是初治转移鼻咽癌预后相对较好的一个亚组,其不良预后因素包括乳酸脱氢酶>245 IU/L、肝转移、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和原发灶无放疗等,原发灶放疗能进一步提高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OS。
- 田允铭韩非曾雷陈彬彬白力袁霞肖巍魏赵充卢泰祥
- 关键词:预后
- 第七版和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T4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第七版和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T4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探讨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合理性和T4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155例初治无远处转移T4期(第七版AJCC分期)鼻咽癌患者根据第八版AJCC/UICC分期标准重新分期,T4期患者为123例,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155例T4期(第七版分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6%,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7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69.8%,无病生存率为51.0%。根据第八版AJCC/UICC分期,4例由T4期降为T2期,28例由T4期降为T3期,T4期共123例,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2.6%、72.9%。123例T4期(第八版分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3.1%,无病生存率为49.5%。第七版AJCC分期为T4期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颅神经是否受侵以及化疗对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有影响,N分期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影响,性别对总生存率有影响。对第八版AJCC分期为T4期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对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有影响,N分期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影响,性别对总生存率有影响。结论第八版AJCC/UICC将原发灶侵犯范围超过翼外肌外缘归为T4期,而单纯翼内肌和(或)翼外肌受侵降期为T2期,较第七版AJCC分期更加合理。颅神经是否受侵与第八版AJCC分期的T4期患者预后无关。
- 曾雷龚晓昌敖帆汤轶强谢洪辉敖枫华陈淑兰李金高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T4期
- 基于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分期探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验证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1年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并接受根治性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23例.根据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为45例.T1与T2期、T2与T3期5年LRFS率相近(P=0.055、P=0.746).将T2、T3和T4期翼内肌组合并为T2期,T4期其他的降期为T3期,新T分期中T1、T2、T3期LRFS曲线明显分开.N2与N3a期、N2与N3b期、N3a与N3b期5年DMFS率相近(P =0.272、P=0.063、P=0.8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淋巴结部位是DMFS的唯一影响因素(P =0.037).将N3a期中颈淋巴为单侧的降期为N1期,N3a期中颈淋巴结为双侧的降期为N2期,则新N分期中N0、N1、N2、N3期DMFS曲线分开.Ⅰ与Ⅱ期、Ⅲ与Ⅳa期5年OS相近(P=0.434、P=0.951).将T1N0-1期作为Ⅰa期、T2N0-1期作为Ⅰb期、T1.N2期和(或)T3N0-1期作为Ⅱ期、T1-3N3期作为Ⅲ期,各期5年OS曲线明显分开.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分期仍存在不足,推荐新分期能更好预测预后,但需要更大样本量数据验证.
- 曾雷龚晓昌敖帆汤轶强舒禹先万桂芬肖芸廖瑜露黄敏谢琛蒋春灵李金高
- 关键词:预后
- 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建立及分层治疗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建立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探讨其分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2010年共263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鼻咽癌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原发灶主要包括常规放疗、3DCRT、IMRT 等,照射范围包括鼻咽病灶+颈部淋巴引流区。骨转移病灶的处理主要是常规外放疗,肝、肺等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及射频消融处理等。大部分患者一线治疗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将患者一般特点、肿瘤状态以及治疗相关因素等纳入多因素分析,根据预后因素n 值(其中 HR=en )建立预后模型。结果影响患者 OS 因素包括 KPS≤70(P=0.00)、联合器官转移(P=0.00)、合并肝转移(P=0.00)、转移数目≥2个(P=0.00)、LDH>245 IU/ I (P=0.00)、化疗周期数1~3个(P=0.00)、转移灶疗效为 SD 或 PD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0.01)。根据患者预后评分分为低危组(0~1.5分)、中危组(2.0~6.5分)、高危组(≥7.0分),5年 OS 率分别为59.0%、25.1%、0(P=0.00)。结论基于患者 KPS、血清 LDH 水平及联合脏器转移、合并肝转移、转移数目建立的预后评分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积极的治疗方式包括≥4个周期化疗和原发灶放疗等能提高低、中危组患者生存时间;而对高危组患者原发灶放疗不能带来生存获益,以姑息性化疗为主。
- 蓝玉宏田允铭白力曾雷肖巍魏卢泰祥韩非
- 关键词:化学疗法
-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回顾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远期生存、晚期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10年共335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纳入分析,其中合并有明显放疗并发症的患者占20.6%(69例).全组中男268例,年龄21 ~ 75岁(中位数45岁),T1、T2、T3、T4期分别为41、36、122、136例,肿瘤体积中位数37.5 cm3,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70 Gy(中位数68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样本数312例.5年OS、LRFFS、DFFS分别为34.7%、64.2%、82.2%.多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45岁(P=0.01)、疗前合并明显放疗并发症(P=0.00)、肿瘤分期(T2—T4)(P=0.00)、肿瘤体积>38.0 cm3(P=0.00)以及GTVnx的Dmean >68.0 Gy (P=0.01).鼻咽黏膜坏死、鼻咽出血、放射性脑病、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6%、16.4%、22.4%、15.8%及13.7%.结论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能获得较好肿瘤控制,可作为有效补救治疗手段,但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更好平衡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保护仍需进一步探讨.
- 田允铭白力肖巍魏曾雷刘帅黄劭敏邓小武赵充卢泰祥韩非
- 纤维鼻咽镜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残留病灶的病理证实及动态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纤维鼻咽镜下残留病灶进行肉眼分型和病理验证,并动态观察探寻其演变规律。方法将调强放疗后纤维鼻咽镜下鼻咽可疑病灶分为新生物、黏膜粗糙和单纯隆起3个类型。动态观察放疗结束后1月、3月和6月仍存在的可疑病灶,进行直视下活检,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分为癌组织、异形褪变细胞和炎症坏死组织。结果对112例放疗后1月的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其中新生物53例、黏膜粗糙36例和单纯隆起型23例。仅以病理为癌组织为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18.9%、16.7%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若将异形细胞也归为阳性统计,则其阳性率分别为58.5%、52.8%和47.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72)。放疗结束3月时,仍有9例肉眼可疑病灶,其中新生物型8例(病理结果为异形细胞4例、炎症组织4例),单纯隆起型1例(病理结果为炎症组织)。放疗结束6月时,仅1例肉眼表现为新生物,病理结果为异形细胞,并最终进展为鼻咽复发。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的纤维镜下肉眼残留病灶约半数并非病理残留。不同肉眼残留类型的病理阳性率并无差异,临床上不能因为残留病灶不典型而忽视其残留的可能性。调强放疗后病理残留者大多自然消退,并不意味着肿瘤未控。
- 汤轶强曾雷敖帆罗庆丰廖瑜露黄敏陈淑兰李道进李金高
- 关键词:纤维鼻咽镜病理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生存结果及失败模式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 回顾分析IMRT治疗鼻咽癌的10年生存结果及失败模式,为鼻咽癌的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1-2008年间865例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全组患者10年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肿瘤特异生存(DSS)分别为92.0%、83.4%、75.7%、78.6%。共210例死亡,其中124例(124/210,59.0%)死于远处转移,47例(41/210,22.3%)死于局部区域复发。DS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年龄〉50岁(P=0.00)、LDH≥245 IU/L(P=0.00)、Hb〈120 g/L(P=0.01)、T2-T4期(P=0.00)、Nl-N3期(P=0.00)和GTV.nx〉20 cm^2(P=0.00)。Ⅱ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组与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MFS、DSS均相近(P=0.83、0.22、0.23),11I期鼻咽癌患者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SS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1、0.01)但10年DMFS相近(P=0.14),IVa+Ⅳb期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结论IMRT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而Ⅰ-Ⅱ期患者采用单纯IMRT可取得满意生存结果,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Ⅲ期患者LRFS及DSS,而Ⅳa+Ⅳb期患者治疗模式仍需更多探讨。
- 田允铭韩非曾雷刘明珠白力钟小鹏蓝玉宏林承光黄劭敏邓小武赵充卢泰祥
- 关键词:预后
- 3D打印个体化施源器鼻咽癌腔内后装治疗应用初探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个体化施源器在鼻咽癌腔内后装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rT1期复发鼻咽癌及1例T2期残留鼻咽癌患者进行定位CT扫描,传输至3D图像处理软件获得鼻咽腔几何轮廓参数,并设计管道走位使其靠近肿瘤区(rGTV)。按设计参数,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个体化腔内施源器。用类似后鼻孔填塞技术将施源器置入鼻咽腔内。在施源器预设的管道中,插入后装施源管及假源,再次行定位CT并传入3D后装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计优化治疗计划,完成首次治疗后取出施源器。再次治疗前复查定位CT并观察假源位置是否准确。结果施源器置入鼻咽腔后能与鼻咽壁完全贴合,并且自行固定无须额外的固定措施。治疗中多次复查CT并与计划CT比较假源位置误差≤1mm,患者治疗全程无明显不适。优化后三维治疗方案100%剂量曲线包全rGTV,脑干、脊髓最大剂量<30%。复发患者给予处方剂量40Gy分8次4周完成,残留患者12Gy分2次1周完成。2例患者后装治疗后3个月复查肿瘤均全消。结论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鼻咽腔内施源器具有自行固定、位置准确、重复性好、患者耐受良好的优点,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汤轶强曾雷敖帆廖瑜露黄敏陈淑兰饶小卫李金高
- 关键词:3D打印
- 基于第八版AJCC分期的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基于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的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调强放疗的90例早期(T1—2N0—1M0期,第八版AJCC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中位随访50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4.1%,肿瘤相关生存率为96.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6.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4.2%,无瘤生存率为89.6%。T1、T2期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5%和95.8%(χ2=0.341,P=0.559)。T1N0、T2N0、T1N1和T2N1期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100.0%和88.5%(χ2=4.536,P=0.2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化疗均与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肿瘤相关生存率无关。结论 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疗效好,但T2N1期患者远处转移风险偏高,化疗能否获益需要进一步探讨。
- 曾雷敖帆龚晓昌蒋春灵黄玉玲汤轶强敖枫华李金高谢洪辉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 恩度治疗鼻咽癌晚期放射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恩度治疗鼻咽癌晚期放射损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调强放疗后出现放射性损伤且经恩度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评价其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0例放射性晚期损伤的患者使用恩度后8例有效,2例稳定,其中有2例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恩度对于鼻咽癌放射性晚期损伤的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好,确定其临床效果,还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 肖芸龚晓昌谢洪辉黄敏曾雷
- 关键词:恩度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