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兴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装配式
  • 2篇可恢复
  • 2篇耗能
  • 2篇钢框
  • 2篇钢框架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分析
  • 1篇动力弹塑性
  • 1篇动力弹塑性分...
  • 1篇性能化设计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模型
  • 1篇软钢
  • 1篇塑性分析
  • 1篇装配式预应力

机构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张艳霞
  • 3篇李振兴
  • 2篇刘安然
  • 1篇刘学春
  • 1篇李瑞
  • 1篇宁广

传媒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复位可更换软钢耗能支撑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在震后残余变形较大,不易修复或更换。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可更换软钢耗能支撑,提出了理论设计方法。制作了缩尺比例为0.6的试验构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同时对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作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支撑中软钢耗能件可以实现良好的高阶屈曲耗能,在加载过程中支撑主体构件无塑性发展;同时残余变形很小,结构有着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和受力性能。软钢夹持间距的适当减小,软钢耗能件的多阶屈曲变形和塑性发展更为理想,提高了支撑的耗能能力,尤其改善了支撑在受压时的耗能能力。在更换了软钢耗能件后,支撑仍可以继续工作,实现了新型支撑"自复位可更换"的设计目标。
张艳霞李振兴刘安然李瑞刘学春
关键词:自复位有限元分析性能研究
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预应力钢框架性能化设计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预应力钢框架结构体系,依据已完成的梁柱节点、框架试验和整体结构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腹板摩擦耗能的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预应力钢框架"多遇地震无开口、无损伤,设防地震开口耗能且主体结构无损伤、罕遇地震主体结构损伤较小且仍能正常使用"的性能化设计目标,同时提出了性能化设计准则和设计流程,并通过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证明了提出的装配式预应力钢框架的结构响应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张艳霞张贺昕刘安然李振兴
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及结构耗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8度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在8度罕遇地震时结构主要依靠阻尼耗能和摩擦阻尼器耗能,非弹性耗能相对较少,减少了主体结构的塑性发展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恢复结构功能的能力。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层间位移角控制和减少主体结构塑性性能方面优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
张艳霞费晨超宁广李振兴
关键词:动力弹塑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