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斌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 202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实施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的10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共发现11个动脉瘤,其中8个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个位于海绵窦及床突上段,1个位于交通段。10例患者中,8例行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术,2例行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床突上段颈内动脉闭塞术或颈内动脉近心端阻断术;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患者仅处理破裂侧动脉瘤。术后桥血管的通畅情况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结果10例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吻合通畅率为100%。术后1例出现轻度失语、右侧肢体轻瘫;1例出现右眼视力明显下降;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8±16.6)个月(11~6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除1例视力下降者无好转外,另外2例患者的并发症均明显恢复;mRS 0分8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3~6个月行头颈CTA检查发现1例患者的桥血管闭塞,其余患者的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和桥血管通畅率高,并发症较少,患者的预后较好。
- 甄英伟焦贺男占益平郭社卫王兆斌周国胜
-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
-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栓塞组),4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夹闭组)。结果术后4周,栓塞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2例,1分6例,2分5例,3分4例,4分2例,5分3例;夹闭组m RS评分0分20例,1分7例,2分5例,3分4例,4分3例,5分2例。栓塞组恢复良好率(76.7%,33/43)与夹闭组(74.4%,3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7/43)明显低于夹闭组(37.2%,16/43;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均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基本相同,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术。
- 杨金庆王凤伟薛勇李龙王兆斌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开颅夹闭术
-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近期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未形成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将应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将应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32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FMA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测评表)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4.38%),组间比较P<0.05。结论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 赵建伍王兆斌薛勇赵学俊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微创血肿碎吸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51例。微创组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开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80%)明显低于开颅组(39.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意识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李龙杨金庆薛勇王兆斌
- 关键词:微创血肿碎吸术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对脑外伤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对脑外伤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就诊的84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44例,为同期组;分期实施40例,为分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与分期组比较,同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分期组,而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能提高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王兆斌李龙曹玉魁
- 关键词:同期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脑外伤神经功能缺损
-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对头颅CT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试验组50例采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微创手术定位精准,可显著提升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兰敏薛勇赵学俊李龙王兆斌王凤伟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
-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颅内压预测与治疗,研究组颅内压监护治疗,对比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电解质紊乱与肾功能损害发生几率以及颅内压增高时护理人员的即时反应、30 min反应与60 min反应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6.1±3.5)d、(817.2±111.3)m L均低于对照组(16.9±2.9)d、(1704.3±202.9)m L,肾功能损害12.0%、电解质紊乱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0.0%,即时、30 min反应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蔡邵帅王兆斌李龙
- 关键词:颅内压监护颅脑手术
-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夹闭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术后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NF-κB、sICAM-1、VE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改良Rankin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及术后恢复速度,预后好。
- 王兆斌薛勇赵学俊赵建武
- 关键词:夹闭手术脑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实施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生脑疝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术后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策略.结果 8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发生脑疝,发生率为17.44%.发生组年龄>60岁、改良Fisher分级>Ⅱ级、Hunt-Hess分级>Ⅲ级、有高血压病史及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上述因素均为导致介入术后发生脑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脑疝的几率较高,年龄、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等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应做好介入术后脑疝预防干预措施.
- 赵兰敏薛勇赵学俊李龙王兆斌王凤伟赵建伍尚博达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疝介入治疗
- 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9例,采用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45例为A组,采用骨瓣开颅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44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B组,意识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B组的25.00%(P<0.05)。结论: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视野清晰,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意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王兆斌薛勇赵学俊赵建武
-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经侧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