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笳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眼科
  • 1篇带教
  • 1篇电子病历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肌
  • 1篇眼肌麻痹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血管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析
  • 1篇造影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大动脉...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性
  • 1篇糖尿病性眼肌...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郑玉萍
  • 5篇胡笳
  • 4篇刘子瑶
  • 4篇姚亮
  • 3篇冯海晓
  • 2篇王峰
  • 2篇王建明
  • 1篇程磊
  • 1篇王玲珠
  • 1篇熊蕾
  • 1篇刘倩影
  • 1篇姚静
  • 1篇孙超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2-01/2016-01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患者7例7眼,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前的患者,1眼观察,2眼给予532nm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术;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内的患者,给予抗VEGF治疗;1眼合并有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的患者,给予球内注气+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抗VEGF治疗。结果:患者7例7眼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均吸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针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范围和位置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预后。
胡笳王建明刘子瑶冯海晓郑玉萍王峰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黄斑出血
电子病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弊端及对应措施被引量:6
2016年
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系统电子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规范、快捷、资料完整、易保存、易检索等优势。但也存在弊端,本文针对眼科的专业特点,分析了电子病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眼科的临床教学质量。
冯海晓姚亮胡笳郑玉萍程磊王玲珠王峰
关键词:电子病历眼科临床教学
本科生眼科见习带教的体会及改良措施被引量:8
2019年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2012级~2014级五年制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探索及回顾总结,分析了目前眼科学见习教学的客观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大纲课时安排少、学生的诉求与患者配合度之间的不对等、见习课开课时间的特殊性、眼科操作的难掌握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改良,并将改良措施进行回顾总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精心课堂设计,集体备课;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见习形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个考核、课后通畅沟通、反馈等。通过以上改良措施,有效提高了眼科见习教学质量。
刘子瑶廖丁莹姜皓煊胡笳姚亮冯海晓郑玉萍
关键词:本科眼科见习带教
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胡笳熊蕾郑玉萍姚静刘倩影廖丁莹刘子瑶姚亮
关键词:脉络膜转移癌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归为球周注射治疗组(A组)(n=34);2013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患者归为常规治疗组(B组)(n=34),对两组临床疗效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患眼偏斜程度、睑裂高度、复视、眼球运动等指标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0.05),但是截至研究终止即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球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可缩短病程,加速眼肌功能的恢复;但从远期疗效来看,是否配合球周注射,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刘子瑶姚亮胡笳孙超廖丁莹王建明郑玉萍
关键词:眼肌麻痹球周注射联合给药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