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7例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非胃原发GIST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非胃原发GIST共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肿瘤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非胃原发GIST患者中男8例,女9例;76.5%(13/17)的患者出现症状,主要为腹部胀痛(8/17,47.1%)和肠道出血(4/17,23.5%)。肿瘤平均直径4.2 cm,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11例,直肠2例,胃小网膜囊1例。13例行手术切除,4例行穿刺活检。根据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指数,13例手术患者中,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分别为3、4、2和4例。中位随访28个月,15例存活,1例死于肝转移,1例失访。结论非胃原发GIST复发风险较高,症状不具特异性,影像学在其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检测在诊断、分型及治疗中愈发重要,应结合危险度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剂量。
- 袁建伟宣兰兰张亚铭
- 腔镜胃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为70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50.97±51.21)min vs.(226.57±44.61)min]、术中出血量[(203.94±99.06)ml vs.(276.22±148.6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64±1.11)d vs.(5.35±1.46)d]、术后住院时间[(12.09±2.65)d vs.(13.95±3.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2±1.2)枚与(1.2±1.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与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 方静张亚铭周潮平汪大田高斌汤代彬马军蒋鹏袁建伟
- 关键词:胃肿瘤保留脾脏腹腔镜检查淋巴结切除术
- EWSR1-SMAD3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EWSR1-SMAD3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EWSR1-SMAD3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影像及超声检查示左足趾甲下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条束状排列;肿瘤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呈淡嗜伊红色;细胞温和,缺乏核异型性、多形性、显著核仁和核分裂活性;肿瘤中出现交替的黏液样变性,周边见肿瘤细胞侵入脂肪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示ERG阳性,SATB2局灶阳性,SMA、Desmin、Caldesmom、S-100、SOX1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重排和EWSR1-SMAD3基因融合。Illumina NextSeq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显示EWSR1的8号外显子(exon8)和SMAD3的6号外显子(exon6)融合。结论EWSR1-SMAD3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是2020版软组织肿瘤新增肿瘤,属罕见肿瘤,其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随访。
- 宣兰兰袁建伟刘雅玲操瑞昌
- 关键词: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
-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被引量:14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胃癌治疗过程中加入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应用日渐增多,但是HIPEC治疗胃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中雷替曲塞HIPEC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调阅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胃癌云端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连续性收治行D2根治性胃切除术的155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52例行手术加HIPEC(观察组),103例行单纯手术(对照组)。通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资料、术后并发症及血液学毒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PSM匹配前,观察组在肿瘤部位、病理TNM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不平衡。PSM 1:1匹配后,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配对成功,观察组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期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数据均衡。匹配前、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P<0.001)。匹配前观察组术后第1天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匹配前、后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前3 d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匹配前、后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及血液学毒性不良事件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即刻行雷替曲塞HIPEC治疗虽延长了患者手术麻醉时间,但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靠,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 杨飞张亚铭周潮平汪大田高斌马军汤代彬袁建伟蒋鹏
- 关键词:局部灌注
- 单中心186例早期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EG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EGC患者中,17例(9.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T1b)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患者(T1a)(15.1%vs. 4.2%,χ^2=5.177,P=0.023);病灶最大径>2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最大径≤2cm患者(14.3%vs. 5.5%,χ^2=4.190,P=0.041);伴有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50.0%vs. 6.8%,χ^2=21.247,P=0.000);总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12.5%vs. 0,χ^2=6.879,P=0.009);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脉管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6.886,95%CI=1.399~33.898,P=0.018)。173例(93.0%)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EGC患者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92.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7.1%、95.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87.5%、65.6%,尽管前生存率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8,P=0.115)。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灶最大径>2cm、伴有脉管浸润的EGC患者有更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对EGC要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以准确的判断术后病理分期及决定后续治疗。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确定。
- 周潮平汤代彬汪大田高斌马军袁建伟蒋鹏黄利娟张亚铭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 肾上腺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完全性异源性横纹肌母细胞分化1例
- 2022年
- 患者女, 51岁。有高血压病史, 劳累时感腰部酸痛, 休息后缓解。体检时B超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区占位, 行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 异型性明显, 呈疏密交替的束状排列, 局部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和地图样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H3K27me3表达缺失, S-100蛋白个别细胞阳性, SOX10阴性, 横纹肌标志物结蛋白、Myogenin和MyoD1弥漫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MDM2基因扩增阴性。本例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完全性异源性横纹肌母细胞分化(恶性蝾螈瘤), 按照法国癌症中心联盟(FNCLCC)分级系统归为3级。患者术后未行放化疗, 随访7个月, 情况尚良好, 复查未见复发转移证据, 目前密切随访中。
- 宣兰兰袁建伟戴瑜珍疏翀魏建国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腰部酸痛血管外皮瘤荧光原位杂交
-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改良Clavien-Dindo分级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应用改良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9例,女性88例;年龄(64.5±10.8)岁,年龄范围37~87岁。根据改良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资料中的32个变量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87例患者中有54例(28.9%,54/187)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15例(8.0%,15/187),需要全身麻醉下二次手术3例(1.6%,3/187)。术后改良Clavien-Dindo分级情况:Ⅰ级12例,Ⅱ级27例,Ⅲa级11例,Ⅲb3例,Ⅳa级1例,Ⅳb级0例,Ⅴ级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4.788,P=0.029),ASA分级(χ2=26.903,P=0.000)、多脏器切除(χ2=4.749,P=0.029)、pT分期(χ2=8.080,P=0.044)、pTNM分期(χ2=6.29,P=0.043)、淋巴结清扫总数(χ2=5.542,P=0.019)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ASA分级(OR=3.539,P=0.000)和pTNM分期(OR=1.846,P=0.034)是直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SA分级和pTNM分期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08(95%CI:0.625~0.791,P=0.000)和0.555(95%CI:0.469~0.642,P=0.23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与ASA分级和肿瘤pTNM分期密切相关。ASA分级有希望成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指标。
- 马军张亚铭周潮平汪大田高斌汤代彬袁建伟蒋鹏
- 关键词: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
- 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为EG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8例EG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28例EGC总体LNM率10.1%(13/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18.0%)高于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5.1%),黏膜下癌(T1b)LNM率(21.6%)高于黏膜内癌(T1a)LNM率(2.6%),伴有脉管浸润组LNM率(71.4%)高于无脉管浸润组LNM率(6.7%),总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13.1%)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0.0%),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32、12.101、23.778、4.239,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LNM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RR=10.688,95%CI:1.714~66.651,P=0.011)以及脉管浸润(RR=27.209,95%CI:3.749~197.450,P=0.001)是EGC患者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患者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T1b)、病灶最大径>2 cm、伴有脉管浸润者有更高的淋巴转移风险,外科治疗EGC要进行规范的D1+或D2淋巴结清扫(≥15枚)。
- 汤代彬马军袁建伟何小虎周潮平张亚铭
-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