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凡

作品数:11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9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化科学
  • 11篇历史地理
  • 10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4篇元学
  • 54篇《宋元学案》
  • 20篇马端临
  • 20篇经籍
  • 20篇《文献通考·...
  • 19篇黄宗羲
  • 16篇学派
  • 13篇思想史
  • 12篇全祖望
  • 11篇渊源
  • 11篇辑录
  • 11篇辑录体
  • 10篇东学
  • 10篇浙东学派
  • 9篇哲学
  • 8篇周敦颐
  • 8篇目录学
  • 7篇儒学
  • 7篇理学
  • 6篇道学

机构

  • 114篇武汉大学
  • 3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14篇连凡

传媒

  • 4篇武陵学刊
  • 3篇甘肃理论学刊
  • 3篇中共宁波市委...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天中学刊
  • 3篇成都大学学报...
  • 3篇河池学院学报
  • 2篇嘉兴学院学报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图书馆研究与...
  • 2篇当代中国价值...
  • 2篇甘肃广播电视...
  • 2篇衡水学院学报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 2篇南阳理工学院...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2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35篇2018
  • 53篇2017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元学案》中程颢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资料的编纂
2018年
《宋元学案》编纂者在编纂二程的学案时辑录、区分了二程的语录等思想资料,展现了二程各自的思想体系及其主旨,同时表明了推崇程颢的立场倾向。在程颢思想的诠释上,编纂者推崇程颢先识仁而后定性的为学宗旨,指出程颢识仁说的本质是先立本体而后容易下工夫,并阐明了识仁说在宋明理学史上的巨大影响,进而依据循天理的动静、理欲合一论诠释了程颢的定性说。编纂者指出程颢的识仁说与刘宗周的慎独说相通,其致知论是基于天命流行之本心自然由天理贯通万物的过程,作为天人、内外一本的工夫论,与王守仁致良知的本体工夫论相通。编纂者的诠释揭示了程颢与宋代周敦颐及明代心学之思想关联,同时体现了调和二程乃至理学与心学之思想异同的清代浙东学派思想立场。
连凡
关键词:《宋元学案》
“尊德性而道问学”——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朱、陆修养工夫论与先秦思孟学派及理学奠基人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朱熹在继承程颐理一分殊与居敬穷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庸》《易传》《大学》《孟子》及周敦颐、张载思想的阐发,从理事并进、知行互发的立场出发,确立了尊德性与道问学并行的修养论。陆九渊远承孟子大体说,近承程颢识仁说,从心即理的立场出发,确立了以发明本心的尊德性为宗旨统摄道问学的修养论。由此朱陆思想体系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修养论来源、内涵及地位存在差异,并直接导致朱陆易简与支离的教育方法、践履与讲学的教育内容,以及禅学与俗学的门户之争。其实儒释之辨只在于是否承认天理,陆王心学只是将天理收归道德本心,并未丧失儒家的道德本位立场。
连凡
关键词:尊德性道问学陆九渊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儒学史的建构——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
2017年
在思想史的视野上,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基于其一本万殊的思想史观,突破了《宋史·道学传》以程朱理学为道统的狭窄思想史体系,主张废除"道学传"而统归"儒林传"。在《宋元学案》中体现为兼采朱陆各派、重视自得创见的思想立场。基于此立场,黄氏父子高度评价了宋初三先生的学术贡献,为之单独设立学案并将其置于《宋元学案》的开端,从而确立了三先生作为道学先驱和宋学创始人的思想史地位。全祖望则基于其人品与学问并重的史学家立场,只以胡瑗、孙复二人为宋学开山,进而在黄氏父子的道(道学传)、儒(儒林传)合一的思想史观基础上,提出了道、儒、文(文艺传)合一的思想史观,体现了去短集长的会通思想。
连凡
关键词:《宋元学案》道统论黄宗羲全祖望
清代《宋元学案》视域下的东莱吕氏之学——以吕希哲、吕本中、吕祖谦为中心的考察
2017年
编纂者在《宋元学案》中详细记载了宋元儒学世家的源流谱系及其学术思想,体现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与家谱色彩。其中传承中原文献之学的东莱吕氏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儒学世家,从吕公著开始共计有7代22人收录在《宋元学案》中。吕学以吕希哲、吕本中、吕祖谦三人为代表。其师承关系也是全书学者中最为复杂的,体现了吕氏家学不主一门、转益多师的兼容并包学风。编纂者指出吕希哲为学不名一师、思想博杂且浸染禅学,但垂范后世的思想还是儒学,而吕本中继承吕希哲"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的学问宗旨并夹杂禅学,进而明确了婺学创始人吕祖谦作为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宗师的思想史地位,指出婺学传承了长达四百年的中原文献之学,并直接开启了明代儒学。
连凡
关键词:吕本中吕祖谦
论伊藤仁斋对周敦颐《通书》的诠释——以《通书管见》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在本体论上,伊藤仁斋指出周敦颐以诚为未发之实理,与朱熹所谓贯通未发已发的天理有所不同。在人性论上,关于五常,仁斋批判了朱熹以五性为五常,指出信是为四德所规范的行为,不可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关于善恶,指出朱熹以性属纯善的未发之理,以情属有善有恶的已发之气的观点不符合周敦颐的本义;关于五性,指出周敦颐将仁义作为道德规范而非本性,德也是指已发而言,非朱熹所谓未发之天理;关于复性,指出周敦颐所谓"复"是复归于"诚"这一性命本源,非复归于仁义礼智之道德规范,并认为周敦颐人性论中已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分。在工夫论上,仁斋指出周敦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提倡无欲主静的消极工夫,与先秦儒学的积极有为精神不符。
连凡
关键词:周敦颐
论清儒江藩的生平及著述的几个问题
2018年
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方面,以后的学者,可以对拙著正讹纠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在资料的获取方面,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将会是很困难的了。"
连凡
关键词:江藩著述生平清儒师承笺释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2023年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连凡
关键词:冯友兰道学哥伦比亚学派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以子部为中心的考察
2018年
《文献通考·经籍考》由于其辑录体的特殊体制决定其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具有综合众家而折衷以己意的特征。通过对其子部书目文献的分析可知,马端临在《经籍考》中辑录前代书目的过程中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分类体系中由分类项目的设置及其横向关系与纵向沿革造成的调整,以及书目归类中由分类者的主观视角与思想立场的差异造成的调整。通过分析历代目录与学术史,特别是与古籍目录的集大成者《四库总目提要》相对照可知,《经籍考》子部中对其分类类目与具体书籍的归类的调整往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有其深层的学术背景,反映了思想文化的时代变迁。马端临敏锐地抓住了学术发展的脉搏,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分类与归类体系。
连凡
关键词:《文献通考·经籍考》马端临子部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史定位
2023年
柏应理等人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中首次用“neoterici intérpretes”(现代解释者)来称呼程朱理学家,由此派生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入华基督教传教士以及冈仓天心、胡适等学者使用,并在1926年首次被冯友兰翻译为“新儒家(学)”,其后经过卜德、陈荣捷、狄培理等人的推广而成为海内外通行的专有名词。随着宋明儒学研究的视野立场从宗教观念、哲学义理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扩展,“Neo-Confucian(ism)”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程朱理学(狭义)到道学(基本义)再到宋学(广义)的意义演变,这意味着必须从历史演变及思想史定位出发界定其意义和范围。
连凡
关键词:道学理学
《宋元学案》视域下湖湘学派的源流及其诠释——以胡安国、胡寅、胡宏、张栻为中心
2018年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3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连凡
关键词:《宋元学案》湖湘学派张栻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