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心
-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科学权威的“黄昏”与转基因的传播困境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人类知识的指数级增长和传播媒介的变迁,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的权威,经历了从神坛走下、权威日渐消解的过程。时至今日,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已知世界的秩序几乎被重构、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被更改,直接将科学权威推到了瓦解的边缘。科学权威的"黄昏",影响了科学传播的格局,也部分解释了包括转基因在内的一些科学技术面临的传播困境。当旧有的权威不再,新生力量不断涌入言论场域,科学界有哪些失误,又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知识格局、如何探索科学传播新的出路,是急需解答的问题。
- 陈秋心杨慧珺
- 关键词:转基因
- 中国新媒体25周年——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被引量:2
- 2019年
- "新媒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伞形概念。在过去的25年间,它被用于概括互联网进入中国至今层出不穷的衍生技术和应用,其涵义是流动的,每个世代的人都对何为"新",甚至何为"媒体"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多样性折射在语言表达中,即催生了"新媒体"语域中的诸多子概念,包括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互联网、智慧媒体、未来媒体等。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子概念总在与技术发展的现实左右互搏、共同演进。通过还原每个概念背后的历史语境,社会、技术和观念的进化逻辑线索清晰可见,这个过程能够启发对人的境况的新思考和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新认识。
- 胡泳陈秋心
-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技术
- 社交与表演:网络短视频的悖论与选择被引量:5
- 2020年
- 近两年短视频获得了爆发式发展,未来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明确的:深入日常生活、使短视频成为大众日常交往的底层语言。然而,鉴于目前主流短视频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技术设计存在内在的社交悖论,短视频的接纳和驯化过程或许不如想象得那样乐观,中间可能涉及一代人对视频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甚至取决于社交网络中的他人对视频的采纳度。本研究结合经验资料与行业观察,在技术设计、应用和采纳的层面揭示技术与用户相互塑造的过程,从而试图预判短视频成为日常交流底层语言的可能性和趋势。
- 陈秋心胡泳
- 抖音观看情境下的用户自我认识研究被引量:23
- 2020年
- 经由媒介的观看总是被赋予了视觉之外的社会意涵——在短视频时代也是如此。从2018年开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用算法将人与内容连接在一起,以独特的技术架构和内容呈现方式,为社会生活引入了新的可供性。本研究试图辨别抖音与已有社交媒体在技术可供性上的差异,分析抖音营造了怎样的观看情境以及用户在此情境中的自我认识是如何发展的,最终意在推动当下社会普通人对视觉符号和视觉媒介的理解与技术自觉。
- 陈秋心胡泳
-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被引量:14
- 2019年
-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25年之际,本文选取媒介介质、文化空间、社会分层、社会行动四个角度进行探讨,回顾互联网在降低信息门槛、展示多元生态、消除社会区隔、激发社会行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从而映射互联网本体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的变迁,并进一步对中国网络传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
- 胡泳陈秋心
-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网络传播数字鸿沟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萌芽、勃兴与再出发被引量:4
- 2019年
- 本文聚焦"网络传播"这一学科领域,旨在对1978~2018年40年间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呈现学界对于互联网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与网络传播有关的重大事件,对网络传播研究本身的总体情况、阶段特点进行梳理,并对研究演进的逻辑及其存在的不足等展开反思。未来的网络传播研究最重要的是回到传播与人的关系,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用下人的可能性问题作出更为深刻的回答。
- 胡泳陈秋心
- 关键词:网络传播传播学新媒体
- 小众社交媒体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被引量:3
- 2015年
- 未来的社交媒体领域出现了扁平化、垂直化两大趋势,但扁平化的巨型社交媒体不断呈现出弊端,使得用户产生了逃离的欲望,也让垂直深挖用户兴趣、需求的小众社交媒体大有可为。小众社交媒体服务的目标,按照需求的不同可以细分出多个类别,并且还有许多新的领域值得探索。但与此同时,小众社交也是一个竞争残酷的丛林,快速的更新、淘汰率证明其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很多掣肘因素需要考量。
- 陈秋心胡泳
- 关键词:社交媒体
- ICT应用与社会不平等的重塑:现象与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试图探索信息通讯技术(以下简称ICT)如何影响了社会不平等状况。ICT应用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信息的分布状态和流动模式,进而重塑了信息环境。同时,由于人们在ICT的接入机会、具体使用、既有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ICT应用也参与到了社会不平等原有的生产机制中。本文还提出了未来这一领域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比如重视围绕ICT应用构筑起来的观念体系的影响、线上-线下不同机制的互动等。
- 徐清源徐清源陈秋心陈秋心
- 关键词:IC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