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学德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人际信任
  • 3篇社会
  • 3篇教育
  • 2篇信任
  • 2篇政府
  • 2篇社会流动
  • 2篇教育公平
  • 2篇价值观
  • 2篇公平
  • 2篇公众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等教育公平
  • 2篇CGSS
  • 1篇大学职能
  • 1篇代际流动
  • 1篇单位制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效应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形象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共甘肃省委...
  • 1篇武威职业学院

作者

  • 14篇高学德
  • 3篇赵静
  • 1篇成兆文
  • 1篇王倩
  • 1篇何毅

传媒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2篇公共管理与政...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高教探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中国社会心理...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7
2020年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形势严峻,民众或多或少产生焦虑、恐慌、悲观等不良情绪,不同程度影响着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为此开展问卷凋查并研究分析,及时掌握民众心理与行为特点,适时提出加强甘肃省内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及宣传力度、加快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心理援助应急服务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加强青少年及教师队伍的心理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案,为政府优化疫情防控治理体系、做好复工复产提供数据支撑及对策建议。
范鹏成兆文张亚来高学德高学德张晓蓉路华崔珑何毅
关键词:疫情心理问卷调查
教育代际流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运用CGSS数据考察了教育代际流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教育代际流动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影响,并通过个体化和社会化两种机制起作用。就个体化机制而言,教育代际流动通过分配公正观而非均等观对人际信任起间接影响作用,与未流动者相比,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经历强化了人们对分配公正观的认可,对这种分配观的认可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就社会化机制而言,教育代际流动通过人际互惠而非人际冲突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提高了流动者的互惠合作水平并进而提升了对他人的信任。
高学德赵静
关键词:人际信任公正观
社会流动与人际信任: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社会流动影响人际信任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通过"经济"效应和"道德"效应这两种机制间接影响人际信任,但这两种效应对人际信任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经济"效应对包括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在内的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同样的效应,它强化了向上社会流动对人际信任的提升作用。但"道德"效应对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这两类信任的间接作用却表现出与"经济"效应明显的不同,它对熟人信任无显著性影响,而对生人信任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还发现,不同社会流动类型对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社会流动角度考察人际信任形成的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人际信任研究提供新视角,也能为寻求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提升和重建提供启示。
高学德
关键词:社会流动人际信任
公共服务绩效、公众期望失验与公民满意度被引量:7
2022年
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随机分配给被试有关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积极或消极信息线索,考察不同性质的公共服务绩效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边界条件,并进一步考察公众期望失验在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与消极绩效相比,积极的绩效更能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绩效信息来源在绩效性质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对于来自第三方的绩效评价结果,与消极绩效相比,积极绩效引发的公民满意度更高;公众期望失验在绩效性质对公民满意度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论揭示了绩效性质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边界条件和内在机制,为反思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方式、科学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高学德
关键词:公共服务绩效公民满意度
我国层级性大学信任的生成:权威文化与制度绩效的共同影响
2023年
对我国大学信任不平衡结构的实证考察及理论思考,是大学信任研究和大学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层级性大学信任的生成机制,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共同影响和异质性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信任呈现出随着大学层次的下降而逐级下降的层级性特点,这一特点受到了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的负向建构作用。研究还发现,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对层级性大学信任的影响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共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公平可以作为威权主义价值观影响层级性大学信任的替代性变量,应建立基于分类分层的大学信任差别化构建机制,以弥合重点大学信任和非重点大学信任的差距。
高学德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
公众如何评价“街头官僚”的热情和能力?——兼论中国情境下公共管理复制实验的本土化问题
2023年
公众如何评价不同类型“街头官僚”的热情和能力?欧洲情境下的调查实验结果在中国能否得以验证?基于“推广与扩展”复制实验的设计原则,在中国情境下复制了Boer在荷兰进行的调查实验,随机选取1182名调查对象,通过两个调查实验,检验中国情境下公众对不同核心任务“街头官僚”在热情和能力特性感知上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中国情境下公众会依据“街头官僚”核心任务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类,但与原实验不同,公众将“街头官僚”分为了两类而非三类,即服务导向型“街头官僚”与服务和监管并重型的“街头官僚”,原实验中还包含了监管导向型“街头官僚”。(2)中国情境下服务导向的“街头官僚”被认为更富有热情,而在能力维度两类“街头官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删除服务和监管并重型“街头官僚”中的城管样本后研究结果出现了反转,这意味着对不同“街头官僚”职业的选取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原实验发现,监管导向的“街头官僚”被认为最缺乏热情和能力,但其他两类“街头官僚”的热情和能力评价均无显著差异。(3)公众对“街头官僚”特性的评价并未受到其性别的影响,而在原实验中,“街头官僚”的性别对其热情评价产生了影响,与男性“街头官僚”相比,女性“街头官僚”被认为更富有热情。论文进一步从概念、理论和工具三个层面讨论了复制实验应用于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问题。
高学德王倩沈茜芸
关键词:本土化
“复制”抑或“创造”:社会流动视角下我国人际信任重建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2016年
对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研究不能脱离急剧的社会转型和频繁的社会流动这一结构性背景。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05)探讨社会流动视角下我国人际信任重建路径,研究发现,社会流动视域下我国人际信任的重建可通过复制性和创造性两条路径达成:一方面,基于传统中国社会的"熟人关系"的复制性路径对生人信任(社会信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独立于关系信任的经济赋权和公平可以超越熟人信任作为生人信任重建的创造性路径,而心理赋权则无助于生人信任的重建,政治赋权不仅没有提升生人信任,反而对生人信任的重建有消极影响。
高学德
关键词:社会流动人际信任赋权公平
我国大学信任的历史脉络和现代意蕴被引量:7
2017年
一个时代的大众之于大学的感受和心态既是大学发展状况的记录,也是全面理解大学及大学问题的重要依据。作为这一认知、表象和感受的结果的大学信任,对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纵向思考,对于理解大学形象和大学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大学信任既源于儒家思想中的教育传统和延续数千年的科举制度以及传统民族国家下的大学意象,也体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计划经济盛行而出现的以单位制和再分配为核心建构起来的集体情感,同时也是伴随市场化发展而产生的以理性计算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形象认知。明晰大学信任资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演化过程,对探寻当代我国大学信任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高学德
关键词:民族国家单位制市场化
社会信任的解释路径及未来研究展望被引量:1
2018年
社会信任一直以来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其形成机制的考察引起了不同领域学科的极大关注,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论阐释。这些理论解释立足于不同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立场,并由此形成了结构和制度、市场和理性、社会和文化、个人和心理四种较具差异性的解释路径。但以上四种解释路径在当代社会信任研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为摆脱这种研究困境,社会信任的解释路径应由以往的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既需要强化对社会信任中间机制的研究,也需要从动态的社会变迁的视角来加以考察。
赵静高学德
关键词:社会信任社会变迁
大学信任:何为与为何
2019年
信任之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大学信任面临的深刻危机,使得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关注作为大学生存和发展之合法性基础的信任问题。对大学信任的研究首先要厘清大学信任的概念、本质和结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借由大学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职能来探寻大学信任研究的价值及其实现意义。
高学德于志敏杨雯娣
关键词:大学职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