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晶晶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缔合
  • 1篇缔合行为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压裂
  • 1篇压裂返排液
  • 1篇页岩
  • 1篇原理课程
  • 1篇增粘
  • 1篇石炭
  • 1篇石炭-二叠系
  • 1篇石油工程专业
  • 1篇四元共聚物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排液
  • 1篇盆地
  • 1篇沁水盆地
  • 1篇沁水盆地南部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黄晶晶
  • 2篇钟传蓉
  • 1篇冯明石
  • 1篇赵洋
  • 1篇周文
  • 1篇孙粉锦
  • 1篇王勃
  • 1篇黄晶晶

传媒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教师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页岩压裂返排液的预处理及絮凝剂的溶液结构被引量:1
2022年
页岩压裂返排液因含有多种有机添加剂,其化学需氧量较高。本文研究了新型无机复合混凝剂聚硅酸铝铁(PCM)对废水的混凝效果及与其复配使用的梳型絮凝剂(4-乙烯苄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共聚物(PAVA)的絮凝能力,以提高页岩压裂返排液的预处理效率。结果显示,PCM在其加量0.3g/L时的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6.1%和71.4%,明显高于常用的聚合氯化铝PAC的水处理性能值;PCM与5mg/L PAVA复配使用后,其用量明显降低,但处理效果更好,加量为0.2g/L时的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0.0%和86.1%;PAVA的架桥絮凝能力强于常用的阴离子、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返排液中ξ电位的绝对值越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越好。
钟传蓉冯明石冯明石黄晶晶黄晶晶
关键词:废水混凝絮凝页岩压裂返排液
高校石油工程专业“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3年
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素养,树立学生的“中国心、石油魂”尤其重要。文章以高校石油工程专业本科选修课“提高采收率原理”为例,进行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合理定向教学,拓展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提升“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卓越创新能力、较强担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黄晶晶黄晶晶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含大单体四元共聚物的盐诱导增粘和缔合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驱油聚合物难以应用于高盐油藏的难题,合成了新型大单体烯丙基辛基酚聚氧乙烯(20)醚(APE),将其与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和4-乙烯基联苯(VP)共聚,获得了抗盐共聚物PSA。PSA显示了优异的由盐诱导的增粘性能,在70.00g/L NaCl中的临界缔合浓度只有0.3g/L;当NaCl浓度高于40.0g/L后,溶液黏度反而比纯水中的黏度高得多,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急剧上升。探针分析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PSA分子链在纯水中的构象伸展,通过分子间疏水缔合作用形成了分子链束,高盐的加入使缔合作用显著加强,溶液黏度急剧上升。
钟传蓉黄晶晶黄晶晶
关键词:大分子单体抗盐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以奥陶系顶部区域不整合面或太原组底部砂岩(k1)、太原组中部9号煤层顶面(初始海泛面)、山西组底部北岔沟砂岩(k7)以及下石盒子组底部骆驼脖子砂岩(k8)为层序界面,将沁水盆地南部划分为Ⅰ、Ⅱ、Ⅲ3个三级层序。结合层序划分对聚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3号和15号煤层主要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9号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说明煤层厚度及分布明显受控于当时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
黄晶晶孙粉锦王勃赵洋
关键词: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煤储层非均质性的构造控制作用
2015年
樊庄区块煤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较强,直接导致了煤层气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在对樊庄区块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和裂隙发育特征,深入研究了构造变形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樊庄区块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该区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变形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裂隙"开、闭"的控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黄晶晶宋智华
关键词:煤层气煤储层非均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