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晓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葡萄
  • 3篇玫瑰
  • 3篇玫瑰香
  • 3篇玫瑰香葡萄
  • 2篇矿质
  • 2篇矿质元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育种
  • 1篇脂肪
  • 1篇实生
  • 1篇树体
  • 1篇树体营养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吸收
  • 1篇吸收量
  • 1篇矿质元素含量
  • 1篇肌肉
  • 1篇肌肉组织
  • 1篇光合作用

机构

  • 4篇宁夏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丁晓玲
  • 3篇王振平
  • 3篇孙美
  • 2篇马丹阳
  • 2篇胡宏远
  • 1篇张路培
  • 1篇杨润军
  • 1篇刘源
  • 1篇裴帅

传媒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光合作用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试材,设置改良霍格兰营养液0.5、1.0、1.5倍3个浓度,探讨了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树体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的新梢长度、粗度和主干基部直径均表现为1.5倍>1.0倍>0.5倍,0.5倍浓度和1.0倍浓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5倍浓度,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均表现为1.0倍浓度处理最大,而可滴定酸含量为1.5倍>0.5倍>1.0倍。从整体情况来看,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1.0倍),有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的提前着色;营养液浓度过高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不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风味物质的形成。
孙美马丹阳姬利洁胡宏远丁晓玲王振平
关键词:树体营养果实品质
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材料,设置改良霍格兰营养液0.5、1.0、2.0倍3个浓度,探讨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氮(N)、磷(P)、钾(K)、镁(Mg)、硼(B)和锌(Zn)的含量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他矿质元素各营养液处理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玫瑰香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叶片中P、钙和B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N和铜(Cu)逐渐下降,K则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Mg、铁(Fe)、Zn、锰(Mn)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实中,N、P、Mg、Zn、Mn和Fe的含量逐渐下降,K和Ca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B和Cu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叶片和果实中K的含量相当,而其他矿质元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均高于果实中的含量。结果说明,在生长期增施钾肥有利于果实品质的形成。
孙美马丹阳姬利洁丁晓玲胡宏远王振平
关键词: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
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和水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研究葡萄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肥水需求规律,该试验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材料,设置改良Hoagland营养液0.5倍、1.0倍、1.5倍3个浓度处理,探讨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和水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玫瑰香’葡萄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随着新梢的生长而快速增加,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元素吸收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整个生长期Ca是葡萄吸收量最大的元素,分别约为P、Mg、K和N的1.38倍、4.55倍、1.24倍和1.13倍,其次是N和K,Mg和P的吸收量较小,N、P、K、Ca、Mg的吸收比例为1.1∶0.9∶1∶1.25∶0.26,而微量元素以Fe和B的吸收量较大。(2)各元素吸收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0.5倍浓度<1.0倍浓度<1.5倍浓度,且1.0倍浓度处理的果实品质最佳。(3)在适宜营养液浓度下(1.0倍浓度处理),单株葡萄对各种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N 44.294g、P 34.58g、K 37.743g、Ca 47.728g、Mg 10.801g、Fe 210mg、Mn 46.11mg、B 79.13mg、Zn 23.56mg、Cu 17.104mg和水631.5L。研究认为,生产中‘玫瑰香’葡萄在营养生长期以施氮肥、钙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镁肥,而在生殖生长期宜增施钾肥,并适量补充施用微量元素,从而达到提高水肥利用率和果实品质的目的。
孙美李栋梅董业雯裴帅丁晓玲王振平
关键词: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水分吸收量
固原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2024年
旨在探究与固原黄牛肉风味形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代谢途径和酶,为深入解析固原黄牛肉肉品组成提高肉品质量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同一生长条件下,24月龄的6头健康雄性固原黄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眼肉、肩肉和臀肉3个组进行代谢物分析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富集分析。随后,利用FELLA分析调控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的途径以及潜在的关键代谢物,同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WGCNA分析。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固原黄牛眼肉、肩肉和臀肉3个组共鉴定出689个代谢物,其中脂质和类脂分子占比32.08%,脂肪酸类代谢物49种,聚类分析肩肉组和臀肉组样本聚为一类,眼肉组样本单独为一类。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N6,N6,N6-trimethyl-L-lysine)和麦芽三糖(maltotriose)是眼肉、肩肉和臀肉组与组之间共同的差异代谢物,二者含量均在眼肉最高。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通过WGCNA分析筛选出与3个肌肉部位相关的模块,并鉴定出了各模块中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通过对固原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到与肉品质差异和风味形成相关的10种关键代谢物和17种关键酶,为今后探究固原黄牛肉风味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肉牛的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
王中波刘爽贺丽霞冯雪杨梦丽汪书哲刘源冯兰丁晓玲冀国尚杨润军张路培马云
关键词:风味不饱和脂肪酸分子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