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迪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玉米
  • 3篇氮肥
  • 3篇滴灌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种植密度
  • 3篇膜下滴灌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3篇寒地
  • 2篇氮肥运筹
  • 2篇倒伏
  • 2篇倒伏性
  • 2篇选育
  • 2篇叶龄
  • 2篇叶龄指数
  • 2篇幼苗
  • 2篇玉米品种
  • 2篇早熟
  • 2篇松嫩平原

机构

  • 9篇黑龙江八一农...
  • 6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15篇刘慧迪
  • 9篇王玉凤
  • 9篇杨克军
  • 9篇张翼飞
  • 6篇谷英楠
  • 6篇付健
  • 6篇李庭锋
  • 4篇李佐同
  • 4篇张发明
  • 4篇王智慧
  • 4篇吴琼
  • 3篇纪武鹏
  • 3篇赵莹
  • 3篇刘瑀
  • 3篇刘承
  • 3篇方永江
  • 3篇张文超
  • 3篇陈天宇
  • 2篇赵长江
  • 2篇庞晨

传媒

  • 3篇玉米科学
  • 3篇现代化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被引量:9
2017年
以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灌浆期对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筛选能快速鉴定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吴琼杨克军张翼飞王玉凤张文超陈天宇张鹏飞庞晨尹雪巍王怀鹏杨丽武鹏唐春双刘慧迪
关键词:玉米抗倒伏性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
玉米南繁育种栽培技术指导
2023年
南繁作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环节,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优势。根据海南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因素,结合玉米南繁育种的选地、整地、播种时间、田间播种、除草、病虫害管理、田间防鼠、玉米间苗、定苗、田间灌溉、玉米中耕追肥、人工授粉、田间除杂和收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玉米南繁栽培管理进行阐述,并总结出一套合理且实用性较强的南繁栽培技术,为玉米南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依据。
刘慧迪李庭锋郭建华纪武鹏
关键词:玉米南繁育种栽培技术
低温对寒地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寒地不同玉米(Zea maysL.)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特性.[方法]以14份寒地玉米品种为试材,在萌芽期及幼苗期对耐低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低温下(5 ~ 15℃),随着温度降低参试品种的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各玉米品种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其中,泽玉16、绥玉19的变化最明显;各玉米品种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其中,久龙2、南北4、泽玉16、绥玉19的变化最明显;南北4、哲单37、海玉5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结论]南北4、海玉5、哲单37为苗期耐低温型玉米品种;垦玉7、绥玉19、唐玉15、绥玉1、德美亚1、久龙2、蠡玉18为苗期中间型玉米品种;甘玉1、克单8、泽玉16、吉单522为苗期低温敏感型玉米品种.
谷英楠杨克军王玉凤张翼飞赵长江付健赵莹刘承张发明杨系玲刘慧迪刘瑀方永江
关键词:玉米低温胁迫种子萌发保护性酶
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及锌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为探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对锌敏感性差异,以玉米杂交品种天农九(TN9)和信玉9(XY9)为材料,研究不同Zn浓度(0.00、0.01、0.1、1.0、10.0、100μmol·L^-1)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最适生长锌浓度为0.1~1μmol·L^-1,低锌(0~0.01μmol·L^-1)和高锌(10~100μmol·L^-1)条件均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XY9在低锌及高锌胁迫下光合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降幅显著,从而导致其植株长势和干物质积累等对锌浓度的动态响应更为强烈,而TN9则对低锌及高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随着锌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玉米植株中锌含量和积累量均逐渐升高,锌利用率则逐渐降低,其中XY9植株锌积累量低于TN9,而锌利用率则高于TN9;相比于不敏感型品种(TN9),敏感型品种(XY9)对锌的吸收、积累和利用受锌浓度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植物锌高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杨系玲杨克军李佐同王玉凤张翼飞刘慧迪唐春双马振川张文超陈天宇
关键词:玉米幼苗不同基因型光合特性锌积累
浅谈氮素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3年
氮素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关键元素之一,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合理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品质、氮素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对玉米丰产丰收及其重要。
刘慧迪李庭锋郭建华纪武鹏
关键词:玉米氮肥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2023年
为促进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机械粒收,2021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开展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以德美亚3号为对照,对9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和2号生育期为115 d,倒伏率为1.33%,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28.0%、产量为10425.8 kg·hm^(-2),较对照增产3.72%;在玉米大田机械收获条件下,杂质率为0.70%、籽粒破损率为4.58%、产量损失率为0.67%,符合《玉米收获机械》(GB/T 21962—2020)标准。天和2号倒伏率、收获期含水率、杂质率、产量损失率较低,产量较高,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适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
刘慧迪李庭锋郭建华
关键词:玉米
松嫩平原西部膜下滴灌玉米基于叶龄指数的适宜追氮量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膜下滴灌玉米种植模式在松嫩平原西部大面积推广,研究该模式下不同叶龄追施不同氮肥量对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建立该种植模式玉米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底施N60 kg/hm^2、P_2O_590 kg/hm^2和K_2O 12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4个追施尿素态氮肥水平处理:0(N0)、40(N40)、90(N90)和140(N140)kg/hm^2,于叶龄指数为30%、45%、60%和75%时,随滴灌进行追施,以不追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叶片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和运转以及产量,计算了氮肥的利用率。【结果】随着玉米生育进程,在一定施肥范围内(0 150 kg/hm^2),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积累、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超过一定数量时(200 kg/hm^2),各指标增加不明显,甚至下降。在叶龄指数为45%时追施90 kg/hm^2氮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分别为6.92和2.69 mg/g,籽粒产量为11957.89 kg/hm^2,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及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423.76 g/plant、14451.50 kg/hm^2和85.86%;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69.10%和38.38k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在松嫩平原西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在玉米叶龄指数为45%时追施90 kg/hm^2氮肥,可显著提高光合利用率,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并增加产量,提高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刘慧迪杨克军李佐同王玉凤张翼飞王智慧付健谷英楠杨系玲吴琼
关键词:膜下滴灌叶龄指数氮肥运筹松嫩平原
早熟优质玉米品种垦单2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7年
玉米品种垦单29是以佳213为母本、佳108为父本选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经2012~2014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后通过黑龙江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该品种耐密植、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平均公顷产量10996.6kg,较对照品种绥玉7号平均增产18.0%。
李庭锋王宁刚刘慧迪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
一种玉米脱粒机
本发明涉及脱粒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箱体,箱体前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箱体的后端开设有排屑口,箱体内部开设有通道,箱体下端外表面设有排料口,用于收集玉米粒;脱粒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锥形设计的挤压滚...
纪武鹏王深研张景云李庭锋胡洪林张洪涛佟玲孙浩妍刘慧迪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品种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基于不同种植密度,比较研究65 cm传统小垄(一穴单株,A;一穴双株紧靠,B)及110 cm大垄双行(一行为一穴单株、一行为一穴双株紧靠,C;两行均为一穴双株紧靠,D;两行均为一穴单株,E)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和光合性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种植方式和密度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植方式C和E产量优势得益于较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的相互补偿作用;种植方式C和E在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比例较高,吐丝后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
付健杨克军王玉凤张翼飞王智慧赵莹谷英楠杨系玲刘慧迪张发明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光合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