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红云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端脑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脑钠素
  • 2篇脑钠素前体
  • 2篇梗塞
  • 2篇反应蛋白
  • 2篇高敏
  • 2篇氨基末端
  • 2篇氨基末端脑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肾素
  • 1篇肾素

机构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保定市妇幼保...
  • 3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3篇王晓娜
  • 3篇贾新未
  • 3篇史红云
  • 3篇杜宇

传媒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北职工医学...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对心房颤动转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RAS)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的影响。方法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使用口服胺碘酮转复后依转复效果分为转复成功组(n=19)和转复未成功组(n=17),比较两组患者血浆RAS浓度水平。进一步分析其浓度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在转复成功组患者血浆RAS水平显著低于转复未成功组(P<0.01、P<0.05);血浆RAS水平与左心房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对血浆RAS水平升高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胺碘酮转复不易成功。
贾新未王晓娜史红云杜宇
关键词:血浆肾素醛固酮胺碘酮心房颤动
无创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
2006年
目的研究无创BiPAP辅助呼吸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塞(Killip分级2级到4级)患者32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措施为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利尿剂、急诊PCI等。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无创BiPAP治疗72h。于入院即刻和入院后24h分别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72h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BiPAP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收缩压、心率显著降低,心功能显著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也比常规治疗组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其中在发病第24h最高,使用BiPAP治疗24h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72h后降低更明显。急性心肌梗塞患者Hs-CRP显著升高达72h以上无显著降低,而BiPAP治疗后72hHs-CRP出现显著降低。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辅助呼吸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是观察泵衰竭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贾新未王晓娜史红云杜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BIPAP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
无创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及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2006年
贾新未王晓娜史红云杜宇
关键词:心肌梗塞脑钠素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