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迪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3篇水稻
  • 3篇小麦
  • 2篇稻田
  • 2篇乙烯
  • 2篇乙烯醇
  • 2篇印迹
  • 2篇有机物料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方法
  • 2篇三氧化二铁
  • 2篇水稻增产
  • 2篇碳纳米管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1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4篇吴迪
  • 8篇薛利红
  • 8篇杨林章
  • 5篇张永春
  • 5篇艾玉春
  • 5篇汪吉东
  • 5篇李传哲
  • 4篇冯彦房
  • 2篇尹爱经
  • 2篇李辉信
  • 2篇侯朋福
  • 2篇许仙菊
  • 2篇刘杨
  • 2篇高倩
  • 2篇张辉
  • 2篇王磊
  • 1篇刘满强
  • 1篇焦加国
  • 1篇孙丽
  • 1篇胡锋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土壤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有机物料接种蚯蚓对设施菜地土壤培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设施蔬菜栽培长期施用过量化肥,往往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及作物产量降低等问题.因此,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在野外调控试验的第3年采集作物和土壤,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均显著地提高了黄瓜和菠菜的产量,其中在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效果最显著.此外,在腐熟牛粪和腐熟牛粪+食用菌渣施用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地提高土壤的硝态氮(NO3--N)、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代谢熵(qCO2),而在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处理中,接种赤子爱胜蚓仅显著地提高了土壤NO3--N和qCO2.本研究促进了对蚯蚓在设施农业生态系统中服务功能的理解,并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迪刘满强焦加国薛利红李辉信胡锋杨林章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土壤性质
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采用成本低、来源充足的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磁性α?三氧化二铁聚乙烯醇微球,与碳纳米管复配后得到了理化性质稳定、吸附效果突出且容易回收的碳纳...
杨梖冯彦房杨林章薛利红吴迪侯鹏福尹爱经
文献传递
一种镉离子印迹型埃洛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镉离子印迹型埃洛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重金属镉离子为印迹模板,壳聚糖为功能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该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温和,制备原料来源广泛,并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镉离子印迹型埃洛石纳米管应用于处理...
杨梖杨林章薛利红吴迪禹端阳
文献传递
中国几种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可以评价土壤抗酸化能力,了解土壤酸化过程,为修复酸化土壤提供依据。以中国部分典型地域的潮土、红壤及太湖地区水稻土为对象,对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酸碱滴定法和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适合测定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使用无CO2蒸馏水、CaCl2(0.01 mol/kg)浸提土壤(土水质量比为1.0∶2.5),运用HCl和NaOH滴定法分析的pH(H2O)、pH(CaCl2)在突变范围内与酸碱加入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CaCl2浸提的红壤pH除外)。利用CaCO3和H2SO4培养法分析则发现,初始反应为酸性的土壤,其pH值与酸碱加入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但潮土和乌栅土除外。研究结果表明,以无CO2蒸馏水进行浸提,运用HCl和NaOH进行滴定的方法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对不同土壤类型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用该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进行测定发现,各施肥处理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19.6~24.8 mmol/kg;太湖地区黄泥土酸碱缓冲容量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增施猪粪和施用过磷酸钙是提高该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重要举措。
汪吉东冯冰李传哲李传哲吴迪吴迪王磊张辉艾玉春许仙菊
关键词:土壤酸化红壤水稻土
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采用成本低、来源充足的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磁性α‑三氧化二铁聚乙烯醇微球,与碳纳米管复配后得到了理化性质稳定、吸附效果突出且容易回收的碳纳...
杨梖冯彦房杨林章薛利红吴迪侯鹏福尹爱经
文献传递
绿肥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绿肥秸秆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凹凸棒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置6个处理:对照(CK)、蚕豆秸秆10 g/kg(B)、黑麦草秸秆10 g/kg(R)、凹凸棒土16 g/kg(A)、凹凸棒配施蚕豆秸秆(AB)、凹凸棒配施黑麦草秸秆(AR),采用SPSS统计、Origin整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120 d室内培养发现:添加绿肥秸秆和凹凸棒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碳氮含量,其中A,AB处理主要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AR处理主要增加微团聚体(0.053~0.25 mm)含量,与CK相比,A,AB,AR处理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50.8%~55.6%,增加了土壤持水量16.0%~19.2%。单施绿肥秸秆和单施凹凸棒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增量为0.38~1.99 g/kg和0.12~0.49 g/kg,二者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增量比单施绿肥分别高0.86~3.23 g/kg,0.29~0.44 g/kg和0.3~21.6 mg/kg,且蚕豆配施效果优于黑麦草配施。[结论]配施可以结合秸秆易分解、养分丰富和凹凸棒土较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在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养分释放,增强土壤固存养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蚕豆秸秆10 g/kg配施凹凸棒16 g/kg对改良黄河故道土壤砂性结构,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效果最佳。
杨苏李传哲徐聪吴迪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李辉信
关键词:作物秸秆凹凸棒配施土壤结构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小麦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养分吸收利用研究——以太湖流域丹阳市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研究太湖流域江苏省丹阳市主栽小麦品种氮磷钾推荐用量及养分吸收状况,为引导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为氮>钾>磷。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2氮、磷、钾肥料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88.1、65.7、104.0kg/hm。合理施肥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0.2%、43.7%、36.0%。该区域养分推荐用量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壤肥效反应,并可为其他作物的区域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郑网宇陈功磊吴迪张辉蒋国龙
关键词:小麦推荐施肥量
有机物料接种蚯蚓对设施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解决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产能过剩及设施菜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拟建立"有机物料还田+蚯蚓"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并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通过2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牛粪的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施用腐熟牛粪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分别提高菠菜产量32.78%~37.23%和18.70%~44.26%。而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提高菠菜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降低了菠菜中Cu、Pb和Zn含量。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赤子爱胜蚓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有机物料种类有关,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是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赤子爱胜蚓。
吴迪刘满强焦加国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有机物料菠菜
一种稻田面源污染减排及水稻增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面源污染减排及水稻增产方法,属于生物炭农业应用领域,该方案包括三个步骤:施用生物炭于土壤表面,形成生物炭覆盖层;对生物炭覆盖层进行浅层翻耕;然后对土壤进行适时灌溉,形成土壤‑生物炭缓冲层。该方法提高了...
刘杨冯彦房吴迪侯朋福杨林章薛利红高倩王悦满
文献传递
菌渣施用对黄河故道区低产田土壤理化性质、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通过对两个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监测,探究了施用菌渣对黄河故道区低产田土壤理化性质、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菌渣(CK),施用低量(6 t/hm^(2);S1)、中量(12 t/hm^(2);S2)和高量秸秆质菌渣(18 t/hm^(2);S3),施用低量(6 t/hm^(2);B1)、中量(12 t/hm^(2);B2)和高量木质菌渣(18 t/hm^(2);B3)。结果表明:相比CK,施用菌渣后第1年和第2年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32.4%~51.8%和38.8%~101.2%(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施用1t/hm^(2)的菌渣,可提升小麦产量0.21t/hm^(2)(P<0.01);不同菌渣类型间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P>0.05),秸秆质菌渣18 t/hm^(2)处理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用菌渣2年后,0~10 cm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24.7%~57.7%(P<0.05),且0~10 cm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分别降低了11.6%~18.2%和20.8%~35.7%(P<0.05;B1处理除外);根系形态指标与小麦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菌渣施用对小麦苗期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分叉数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0~10 cm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菌渣施用后土壤有机质水平提升、物理结构改善是产量增加的关键机制。本研究表明,针对土壤有机质水平低、物理结构较差的黄河故道区低产田,施用菌渣是改善该地区土壤物理特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快速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徐聪吴迪王磊李传哲杨苏孙丽汪吉东张永春张永春
关键词:菌渣低产田小麦根系土壤理化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