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文

作品数:91 被引量:219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6篇杨梅
  • 44篇果实
  • 24篇栽培
  • 21篇果实品质
  • 13篇栽培技术
  • 12篇杨梅果实
  • 12篇衰弱
  • 12篇梅果
  • 10篇光质
  • 10篇果树
  • 9篇种质
  • 8篇实生
  • 8篇果实生长
  • 8篇果树栽培
  • 8篇果树栽培技术
  • 7篇设施栽培
  • 7篇土壤
  • 7篇棚膜
  • 6篇营养生长
  • 6篇枝条

机构

  • 91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文成县现代农...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湖南省园艺研...
  • 1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

  • 91篇张淑文
  • 83篇戚行江
  • 78篇郑锡良
  • 63篇梁森苗
  • 19篇孙鹂
  • 3篇任海英
  • 3篇李有贵
  • 2篇张启
  • 1篇谢小波
  • 1篇黄品湖
  • 1篇林瑞
  • 1篇洪春来
  • 1篇王卫平
  • 1篇罗金燕
  • 1篇李小白
  • 1篇求盈盈
  • 1篇朱凤香
  • 1篇李岗
  • 1篇姚燕来
  • 1篇程龙军

传媒

  • 19篇浙江农业科学
  • 7篇果树学报
  • 7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现代园艺
  • 3篇中国南方果树
  • 3篇园艺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中国果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浙江柑橘

年份

  • 25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梅果实维生素C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以13份杨梅种质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维生素C(V_(C))等品质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了V_(C)与游离氨基酸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杨梅果实V_(C)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杨梅果实V_(C)含量在409.5~986.7 mg·kg^(-1);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6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赖氨酸占比最大,为22.48%;非必需氨基酸8种,天冬氨酸占比最大,为37.09%;呈味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总含量介于1.92~3.67 mg·mL^(-1),不同种质呈味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呈现不同风味。相关性分析表明,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与V_(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推测杨梅果实V_(C)与上述游离氨基酸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张启梁森苗王嵘林瑞胡佳卉郑锡良戚行江张淑文
关键词:杨梅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
蜡杨梅与杨梅种间嫁接及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梁森苗张淑文任海英郑锡良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砧木聚类分析
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浙江省义乌、兰溪、海宁等地收集保存的24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系统观察评价其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主要性状等特性。结果表明:24个鲜食枣品种的树姿呈半开张、开张或直立,树形主要为乱头形、圆头形,树势基本表现为强或中庸,主干皮裂主要为条状;二次枝长25.11~174.67 cm,二次枝节数6.67~10.80节;枣吊长15.56~37.32 cm,枣吊叶片数7.76~16.96片;股吊率1.84%~3.95%,吊果率1.41%~5.85%;枣头长79.57~306.33 cm、粗15.39~28.97 mm,枣头节间长度12.44~28.72 cm,枣头色泽主要为灰褐色;叶片以绿色为主,叶片平展,多为椭圆形或卵圆形;果实完熟期集中在8—9月。综合分析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品质等性状,初步筛选出适宜浙江省种植的‘沾化冬枣’‘泗洪大枣’‘早大果枣’3个鲜食品种,其果肉酥脆、甜度适中,维生素C含量高,单果重16.58~32.36 g,可食率97.44%~98.87%,总糖含量11.17%~30.82%,可滴定酸含量0.19%~0.28%,维生素C含量3 130.0~4 796.7 mg/kg,相比其他品种汁液多而甜,口感更加优良,可作优良鲜食品种进行种植。
任海英曹靖郑锡良朱跃进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
关键词:鲜食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
杨梅果实发育成熟度与颜色变化规律探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准确判断杨梅的成熟度,本研究以白梅类水晶种和红梅类东魁为试材,分别测定连续18个采样时期的果实色差参数明度L^*、红绿值a^*、蓝绿值b^*等,并计算色泽比a^*/b^*,探究了杨梅的色差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成熟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东魁的L^*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减小,a^*在转白期后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基本不变。东魁和水晶种b^*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历了先变小,后迅速增大,再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过程。在东魁发育的幼果期至转白期,水晶种的a^*/b^*与东魁的变化一致,均为由负值转变为接近于0的正值的过程;东魁在果实发育的转红期至成熟期a^*/b^*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a^*/b^*则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梁森苗朱婷婷张淑文宋文君马祺郑锡良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成熟度
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成熟期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延长杨梅鲜果供应期,提高栽培经济效益,以17年生东魁为材料,采用防虫罗帐和避雨材料同时覆盖树体进行延迟栽培(delayed cultivation, DC),采用防虫罗帐单独覆盖进行罗帐栽培(insect-proof cultivation, IPC),并以露地栽培(open field cultivation)为对照(CK)。调查不同模式下的果实成熟期和产量效益,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相比露地栽培树体,延迟栽培和罗帐栽培在2016年果实采收结束日期分别推迟14、5天,在2017年分别推迟16、4天。两者相比对照,果实品质和效益更优,尤其是成熟期多雨的2017年,延迟栽培在采收结束时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延迟栽培能够达到延迟成熟、延长采收期、提高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效果,且在成熟期多雨的年份效果更为显著。
梁森苗张淑文郑锡良任海英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延迟栽培成熟期果实品质
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及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设置双膜、单膜促早设施及露地三种不同栽培模式,连续监测不同栽培模式中的温度变化,调查试验地区的物候期,比较对应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并测定叶片表型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促早栽培设施中日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显著提高,其中双膜栽培作用更明显,活动积温达2592.1℃·d,提高74.3%;设施促早栽培下杨梅物候期和成熟期显著提前,双膜、单膜栽培杨梅成熟期分别比同地区的露地栽培提早40 d和22 d以上,采收期可长达57 d;设施促早栽培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等指标,商品果率提高1.6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杨梅设施促早栽培技术是一种不影响杨梅正常生长,可显著提早成熟期、延长采收期、提升果实品质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戚行江梁森苗梁森苗俞浙萍孙鹂孙鹂郑锡良
关键词:杨梅促早栽培果实品质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杨梅衰弱病是近年来爆发的病害,本文对我国杨梅产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衰弱病危害重、发生广,同一果园内没有发病中心,没有位置特点。病树整株成熟叶片变黄脱落,顶端有少量叶片暂存,病害逐年加重直至死亡。与健康树相比,叶片50%脱落的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明显变差,光合速率降低182.35%,单果重降低60.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4.75个百分点,病树根围土壤pH值降低0.44,有机质含量降低3.6%;病树土壤内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锰、有效硼等元素的含量降低13.56%~197.0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5.93%和8.03%;病树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9.38%~37.27%,而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显著增加7.69%~13.10%。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研发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措施。
任海英郑锡良张淑文梁森苗吴昌旺王康强俞浙萍戚行江
杨梅优株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36
2018年
【目的】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杨梅优株的准确评价,为杨梅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7个杨梅优株和1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单果质量、蔗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黄酮、多酚和维生素C等23个性状为主要果实品质评价性状,通过对23个性状数据的无量纲化,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聚类分析将21个不同的杨梅材料聚为4个群体,且每个材料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6个主成分,积累方差贡献率达88.368%;第1主成分为主要营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达30.663%;第2主成分为果实质量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0.130%;第3主成分为果实口感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6.469%;第4主成分为糖分因子,第5主成分为酸类因子,第6主成分各性状的载荷值不突出。建立了不同杨梅材料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综=0.307F1+0.201F2+0.165F3+0.087F4+0.065F5+0.059F6,排名前7的材料有:‘晚稻杨梅’、2008LD、2008X4、‘东魁’、‘荸荠种’、ZX856和‘丁岙梅’,其中2008LD、2008X4和ZX856果实品质优良,可进一步确定为目标优株。【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为实现杨梅优株的筛选和育种材料的确定提供确切依据。
张淑文梁森苗郑锡良任海英朱婷婷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优良单株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杨梅果实生长指标的数学模型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为揭示白杨梅果实颜色和单果质量等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10年生水晶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3种理论生长方程对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明度(L~*)、红绿值/黄蓝值(a~*/b~*)、柠檬酸、草酸、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11个指标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确定合适的生长方程确立数学模型;同时,对果实生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果形指数、柠檬酸和蔗糖等指标适合选择三项式方程,a~*/b~*、草酸、果糖和葡萄糖等指标符合二项式方程,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等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b~*与单果质量、纵径、横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b~*与果形指数和柠檬酸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草酸与L~*和a~*/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基于颜色对杨梅品质进行无损伤检测和模拟、预测果实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淑文梁森苗郑锡良朱婷婷任海英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数学模型
杨梅雌雄性别鉴定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及分子标记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雌雄性别鉴定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扩增该特异性片段的上下游引物序列为:上游序列F:TTCCGCTATCCTCTTCC(SEQ ID No.2)...
张淑文戚行江俞浙萍郑锡良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