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健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结构网格
  • 2篇非结构
  • 2篇非结构网格
  • 2篇风暴潮
  • 2篇沉积物
  • 1篇营养元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磷
  • 1篇有限体积
  • 1篇有限体积法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同化
  • 1篇溪流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变分
  • 1篇变分同化
  • 1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4篇河海大学
  • 2篇武夷学院
  • 2篇上海市水务局

作者

  • 4篇徐健
  • 2篇汪德爟
  • 2篇黄士力
  • 2篇袁旭音
  • 2篇叶宏萌
  • 1篇陆东燕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闽江上游溪流沉积物有机磷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意义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为探究闽江上游土地利用方式对溪流沉积物磷的分布及潜在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IVANOFF法,重点研究闽江上游不同流域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有机磷(OP)形态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建溪和沙溪流域的沉积物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要高于富屯溪流域,这应与建溪和沙溪流域附近农田和居民区较多、富屯溪流域周围多以林地为主有关;②3个流域沉积物中TN含量及建溪和富屯溪流域沉积物中的TP含量均有上游<中游<下游的规律,显然是溪流上游多山地、林地,而中下游人类活动多造成的;③3个流域沉积物有机磷形态都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表明闽江上游总体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小,其形态相对比例在不同流域的沉积物中的变化较大,而在同一河流的不同地段中变化则较小;④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有机磷形态与分布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质(OM)、TP和TN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对不同流域沉积物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为保障闽江上游水质,应加强对流域附近的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的控制.
徐健袁旭音叶宏萌叶宏萌周慧华韩年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磷影响因素溪流
闽北建溪流域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解闽江上游流域沉积物环境的现状,本文研究闽北建溪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描述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分布,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分析碳、氮、磷的比例,阐述其相关关系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05%、1858.05 mg·kg^(-1)和624.68 mg·kg^(-1),对多数底栖生物处于安全范围; TOC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范围为2.0—5.8,TN污染指数范围为2.3—4.4,TP指数范围则为0.4—1.7,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沉积物营养元素比值中TOC/TN均值为16.9,TOC/TP均值为53.7,TN/TP均值为3.2,表明建溪流域沉积物营养元素受内、外源共同输入影响,且以外源作用为主导,其中林地营养物质输出是沉积物营养累积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体而言,建溪流域沉积物TN的生态风险较高且主要受流域面源排放影响,TOC与TP的生态风险较低.因此,应着重加强流域氮素面源污染调查并对重点污染源加以严控,减轻流域总氮的生态风险.
叶宏萌叶宏萌李国平袁旭音徐健
关键词:营养元素表层沉积物生态风险
上海黄浦江及沿海高分辨率非结构网格风暴潮数值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为提高复杂区域内风暴潮的预测能力,以上海黄浦江、长江口和沿岸近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浅水方程的风暴潮模型。模型运用HLLC格式计算通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能够模拟风暴潮、天文潮、洪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潮水位过程变化。它采用了非结构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混合网格,适合应用于跨尺度河渠和河口等区域潮汐交互作用的分析模拟。为了验证模型,开展了0012号派比安台风和0509号麦莎台风影响下的潮汐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分析天文潮和台风组合作用下的潮水位变化,能够满足风暴潮预报要求。
黄士力徐健汪德爟
关键词:风暴潮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
风暴潮变分同化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消除经验参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进一步提升风暴潮预报性能,建立了高分辨率非结构网格风暴潮数值模型,利用变分同化技术自动识别模型参数,有效改善风暴潮预报精度。通过人工合成数据试验验证了变分同化模型理论上的准确性,并进行了0515号卡努台风的模拟证明了变分同化模型实际运用的可行性。
黄士力徐健汪德爟陆东燕
关键词:风暴潮变分同化非结构网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