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略论培根的科学观的现代意义
- 2013年
- F.培根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为目标,以"复兴"科学为己任,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自然科学的一些独到见解和远见卓识,对当今的科技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培根的科学观做概括的梳理和分析,并就其中的主要观点阐明其给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带来的启示。
- 李薇
- 关键词:培根科学观知识创新
- 论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对英国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哈奇森和休谟为考察中心
- 2023年
- 为了驳斥以G.伯内特为首的18世纪英国理性主义对道德感的质疑,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的代表哈奇森对主流理性主义观点进行了逐一批判。尽管哈奇森弥补了莎夫茨伯利缺乏回应理性主义的理论局限,但他的方案存在明显的问题和悖谬,没能为道德的情感根据作有效辩护。在此基础上,休谟重新对情感和理性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考察与反思,力图消解两者的对峙,不仅一定程度解决了哈奇森遗留的问题,也推进了道德情感主义在认识论层面的发展,还使整个流派呈现出更强的认知特性。
- 李薇
- 关键词:情感
- 论休谟的道德动机及其与道德感的关联
- 2022年
- 道德动机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将道德动机视为判定某一行为是否为德的必要条件。休谟坚持以情感为根据,将道德动机理解为激发人们做出德行的原因或理由,是心灵中一种具有推动性的情感。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休谟的道德动机包含了客观性、社会实践性和社会现象性等固有属性,共同激发人们做出德行。更关键的是,这些固有属性还能一定程度地弱化休谟通过情感为道德奠基的主观性,使道德判断的结果呈现出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倾向,这也是休谟追求道德哲学科学化的努力尝试。
- 李薇
- 关键词:道德动机仁慈正义道德感
- 试论霍布斯的情感学说与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关联被引量:2
- 2018年
- 霍布斯明确主张从人性自身来探讨道德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其中,对人性的分析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而情感正是其人性观的组成要素和道德善恶的基础。尽管出于理论需要,霍布斯强调了情感利己的一面,但他对情感利他的一面也有所论及。前者被曼德维尔所延续和发展,而后者则被情感主义者所强调。情感主义者根据自身理论需要,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情感学说,从而开辟了一个伦理学的新天地。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思想都可以从霍布斯那里找到一定的理论联系。
- 李薇
- 关键词:利己利他情感主义道德感
- F.培根:道德哲学的先行者
- 2018年
- F.培根是处于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和近代交界点上的人物。人们一般认为,他的主要贡献是预见到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堪称“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但是,培根的视野实际上涵盖了当时人类知识所及的各个方面。他不但为后来的自然科学规划了蓝图,而且站在同样的时代起点上,展望了后来人文科学的发展。
- 李薇
- 关键词:中世纪晚期道德哲学培根人文科学先行者文艺复兴
- 论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发生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18世纪的英国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构建了以同情为基础的道德哲学体系,试图解决道德判断的本质问题,他尤其凸显了想象在整个同情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往的研究者们大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本文旨在通过深入阐述想象在情感传递中的运作机理,进而更清晰地呈现斯密同情理论的发生机制。"公正的旁观者"在斯密的同情发生机制中扮演着最终审判者的角色,它是斯密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抽象出的一个理想概念,也是斯密追求道德判断客观化的一个逻辑结果。
- 李薇
- F.培根:道德哲学的先行者
- 2017年
- F.培根(Francis Bacon)的理论贡献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我们还应看到他对人文科学方面的贡献。他站在时代的起点,乐观地预见了后来人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他关于道德哲学的相关论述,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意义,为后来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拟通过对培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择其要者,从道德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独立性、道德哲学研究的人性基础、道德哲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其与理性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阐述他作为近代道德哲学先行者的历史地位。
- 李薇
- 关键词:道德哲学人性情感
- 论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中的同情
- 2024年
- 同情在以哈奇森、休谟和斯密为首的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情感主义者用来调和个人的善/利益与他人的善/利益,树立以利公/利他为客观标准的道德观的核心概念和原则。然而,同情并非一开始就居于该流派的核心地位,而是经历了由一种特殊情感到同情共感的心理机制的发展历程。鉴于此,将同情置于情感主义流派的整体视域下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不仅可以辨析不同情感主义者对同情的差异化理解,还能厘清他们在同情问题上的继承、批判和发展的逻辑关联。如此,同情在整个流派中的位置也将得到清晰呈现。
- 李薇
- 关键词:道德感道德情感
- 功利概念之辨:休谟与边沁被引量:6
- 2019年
- 尽管休谟与边沁都对功利概念做了深入的论述和研究,但由于各自秉持的道德根据不同,使这一概念在他们的道德哲学中发挥着不同的基础性作用,进而导致的理论结果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休谟坚持道德以情感为源,通过引入功利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道德诉诸情感的主观性,使道德判定具有了客观倾向;而边沁则坚持用功利定义善恶,将其作为唯一的道德根据和来源,并以此发展出了一门道德学说。鉴于此,二者在处理功利与正义、功利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功利概念做出辨析,以避免混淆和误读。
- 李薇
- 关键词:道德功利情感正义
- 论伯纳德·曼德维尔的道德哲学思想
- 2018年
- 伯纳德·曼德维尔从人性利己出发,提出了"私恶即公利"的观点,这是他道德哲学的核心思想。围绕这一思想,曼德维尔详细论述了个人的私欲何以产生利公的效果。基于此,他结合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阐述了美德的起源。不仅如此,曼德维尔还将其理论用于对社会的批判,系统地揭示了慈善教育的虚伪本质。尽管曼德维尔利己的人性观历来是被批判的标靶,但是通过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不乏一些合理的、进步的因素。鉴于此,我们应当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他的学说,才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李薇
- 关键词:人性自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