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焉耆盆地宝浪苏木构造带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的宝浪苏木构造带是背斜型油气藏。主要烃源岩八道湾组生成的油气在宏观上受构造带的控制进入三工河组储层段,微观上油气的运移与汇聚是受输导系统、能量场的非均质性以及流体性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宝浪苏木构造带及其邻区砂层由于其沉积和发育特征,存在明显的优势运移通道;背斜构造带的控制断裂受构造演化和断面展布特征的影响,存在油气优势充注点。因此,砂层+断裂和构造背景所组成的优势运移通道对圈闭成藏的差异以及今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刘传川冯士平张冬梅段心建林水清金贝贝
- 关键词:焉耆盆地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输导体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
- 伊宁凹陷构造沉降史与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伊宁凹陷多口钻/测井、模拟井及地震数据估算了侏罗纪末期地层剥蚀量,且在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基础上,应用回剥技术模拟分析了该区中二叠世以来构造沉降史。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中二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2次缓慢沉降与2次区域性快速抬升剥蚀的过程。其中,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为最大构造沉降期,沉降中心位于中央凹陷带霍城地区,海西期火山裂谷后热沉降作用是造成此次沉降的直接因素;早侏罗世与新近纪以后沉降次之,构造运动形成的差异性升降规律是这2次快速沉降的主要成因;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为主要剥蚀抬升期,伊宁凹陷西部剥蚀强度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
- 祝建军林水清张红军张高源应文玺顾超王琪
- 关键词:古生代沉降史剥蚀厚度
- 双城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被引量:7
- 2006年
- 双城凹陷断裂极为发育,均为正断层,断裂以南北向和北北东向为主,在剖面上断裂的形成明显具有分期性。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F1对压力起到了分割面的作用,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通过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双西陡坡带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结合对该区的沉积、构造等条件的分析认为双西斜坡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 陈少平熊才华林水清叶娅
-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运移油气聚集青山口组
-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霍拉山推覆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控制。该带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层,并且以北西向断层为主。逆冲推覆作用使推覆带前缘掩覆的中生界产生褶皱变形和错断,形成了一系列断鼻、断块等局部构造,为油气聚集成藏提...
- 张辉金贝贝林水清左丽群
- 关键词:推覆带勘探潜力焉耆盆地
- 文献传递
-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构造变形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伊犁盆地伊宁凹陷钻/测井、露头、地震剖面等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在对伊宁凹陷主干剖面构造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开展构造特征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伊宁凹陷具有"北断南超、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和"北强南弱"的构造变形特点;自二叠纪完全进入陆内发展阶段以来,该区经历了二叠纪末、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侏罗纪末以及新近纪末4个主要挤压形变期,其中二叠纪末期盆地在东西方向上的挤压变形较为强烈,之后减弱并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挤压为主,新近纪末为伊宁凹陷南北向主体结构的主要定型期;在南北向为主的挤压应力背景下,伊宁凹陷及周边对冲、逆冲构造发育,形成了以挤压构造为主的构造样式。
- 林水清王均红张高源应文玺邓晓梅董银磊王亮
- 关键词:箕状断陷叠合盆地
-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估算被引量:4
- 2006年
- 剥蚀厚度估算是进行古构造特征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和古流体势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焉耆盆地的地质特点和现有资料情况,首先在博湖坳陷选择了27口探井,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进行了单井地层剥蚀厚度估算;然后以这些数据为约束点,选择了10条地震剖面,利用地震剖面追踪法对整个博湖坳陷的侏罗系剥蚀厚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纵向上,侏罗系各组在白垩纪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剥蚀最严重的是上侏罗统,其次是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和西山窑组,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保存相对完整;在横向上,博湖坳陷不同地区遭受的剥蚀程度不尽相同,遭受剥蚀最严重的是种马场低凸起,其次是博湖坳陷北部靠近焉南断裂一带,北部凹陷的四十里城次凹、七里铺次凹和南部凹陷的包头湖次凹遭受剥蚀较轻。
- 张辉段心建韩玉戟张海娇林水清
- 关键词:侏罗系剥蚀厚度声波时差地震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