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
  • 4篇疗效
  • 4篇临床疗效
  • 3篇面神经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针灸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神经炎
  • 2篇鼠神经生长因...
  • 2篇头穴
  • 2篇头穴丛刺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面部
  • 2篇面神经炎
  • 2篇面瘫
  • 2篇难治性面瘫
  • 2篇丛刺

机构

  • 11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辉县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武丹
  • 5篇祝鹏宇
  • 1篇李虹霖
  • 1篇孙远征
  • 1篇刘征
  • 1篇王可欣
  • 1篇李岩
  • 1篇郭文海
  • 1篇郭颖
  • 1篇于杰
  • 1篇曹阳
  • 1篇郭颖
  • 1篇张淼
  • 1篇毕海洋
  • 1篇曹阳
  • 1篇王妍

传媒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氏治脊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2018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1],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以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为主要临床表现[2]。若不能及时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难愈,则会出现鳄鱼泪、联带运动、面肌痉挛等症状[3],属损容性疾病,在国外该病多属头颈外科疾病范畴[4]。临床研究表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颈椎关节错位有很大相关性[5],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龙氏治脊疗法配合电针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郭兆良武丹马燕辉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采用于氏项针、头针及偏瘫侧体针;对照组不采用于氏项针,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6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4.3%(P<0.05);吞咽障碍评定量表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祝鹏宇武丹陈东孙远征陈存阳丁园范程欣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出血吞咽障碍
头穴丛刺对AD大鼠血清SOD、GSH-Px及MDA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常规头穴组)和治疗组(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将制备好的Aβ1-42寡聚体缓慢注射在双侧海马区,造成老年痴呆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d后开始针刺,头穴丛刺选取于氏头针中顶区、顶前区和额区,常规头穴选取百会、四神聪穴,4周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GSH-Px活性及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OD活性、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机制,清除自由基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曹阳张淼李虹霖武丹于杰王宇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头穴丛刺
头穴丛刺治疗抑郁症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头穴组和药物组, 22例/组。药物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次,1次/d,口服,头穴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针刺"于氏头穴分区"中的额区并每针持续捻转1 min,留针6 h,1次/d。每组均治疗3周。结果头穴组总有效率为90.9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1.82%,头穴组优于药物组,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头穴组HAMD-17总评分优于药物组(P <0.05),头穴组PHQ-9总评分优于药物组(P <0.05)。结论头穴丛刺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郭颖郭颖赵永厚武丹武丹周琛聂文婷井天依
关键词:抑郁症头穴丛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循经远取动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结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循经远取动法组、冲击波组和循经远取动法结合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中文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肩关节活动度(ROM)及有效率的评估。结果:3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循经远取动法组与冲击波组治疗后的SF-MPQ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SF-MPQ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的ROM评定治愈率与其他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冲击波组对肩关节活动度的疗效优于循经远取动法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循经远取动法组总有效率达75%,冲击波组总有效率达70%,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结合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优于循经远取动法或冲击波治疗,且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祝鹏宇武丹郭文海范程欣刘彦麟聂文婷周琛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肩关节周围炎
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单纯手法复位与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对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比较,探索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来自本附属医院,共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晕听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主穴取晕听区、百会穴配合对症选穴;手法复位采用Gufoni法(向健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前DH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D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间情绪评分、功能评分及DHI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听区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祝鹏宇武丹李岩范程欣刘彦麟聂文婷秦海
关键词:针刺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针刺健侧面部代表区配合面部取穴治疗,治疗组运用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配合面部取穴治疗。结果:在改善上部面肌体征及社会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 2%,对照组总有效率78. 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改善眼眉局部症状及调整自身情绪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淼武丹祝鹏宇王妍王可欣聂文婷马燕辉
关键词:急性期面神经炎针刺
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取百会、神庭、印堂穴,A组采用针刺配合揿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揿针治疗,C组采用针刺配合假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D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HDRS评分和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治疗后HDRS评分和BI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为86.7%,C组为73.3%。A组和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揿针与单纯揿针治疗均是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方法,两者疗效相似。
马燕辉毕海洋马琳刘红玉梁芳妮戚素梅武丹刘征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皮内针疗法揿针
双侧面部代表区针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双侧面部代表区针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对于面神经炎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来自门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取一般基础治疗,...
武丹
关键词:临床疗效面神经炎针刺疗法
滞针提拉法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法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面瘫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张淼武丹聂文婷秦海卢英琦范程欣
关键词:针灸难治性面瘫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