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OSCC)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57.35±12.02岁,牙龈鳞癌的复发转移率最高(45.5%),舌部第二(44%),颊部第三(37.5%),唇癌预后最好(0.0%)。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术前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中低分化与预后差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与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肿瘤中低分化及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 王良蔡小攀何金王国栋吴洋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分化预后
- γ射线全身照射降低小鼠切割伤愈合伤口撕裂强度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全身放射对小鼠切割伤口愈合撕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或8 Gy,照后30 min内,全层切开小鼠背部正中皮肤,构建不同剂量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动物模型(n=20),以小鼠单纯切割伤作为对照组(n=10)。各组动物于伤后第10天分别处死,取伤口处全层皮肤组织,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伤口皮肤组织撕裂强度,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复合伤组小鼠伤口随照射剂量增加,撕裂强度降低明显。10 d时,4 Gy组伤口撕裂强度为(114.26±0.29)g,与单纯切割伤组[(117.12±1.86)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 Gy组[(91.87±1.96)g]和8 Gy组伤口撕裂强度[(55.26±2.64)g]均低于单纯切割伤组(P<0.05)。H-E染色显示,与单纯切割伤组相比,复合伤组小鼠伤口胶原纤维排列无序,组织疏松,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少。结论放射损伤延缓伤口愈合,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时伤口撕裂强度随放射剂量增高而降低。
- 王国栋王良柏书博刘新元吴洋
- 关键词:全身照射伤口愈合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ganky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gankyrin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远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00)。高、中低分化鳞癌组间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nkyrin蛋白高表达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 王良蔡小攀王国栋徐正耘何金吴洋
- 关键词:口腔肿瘤鳞状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辐射损伤小鼠皮肤缺损模型愈合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小鼠不同全身辐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模型,研究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采用18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60 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8 Gy,照后30 min内,于小鼠背部制作1.5 cm×1.5 cm方形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构建不同全身放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动物模型(n=50),以单纯皮肤缺损作为对照组(n=30),各组动物于伤后3、5、7、10、14 d分别处死6只,取伤口全层皮肤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口区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未愈伤口残余面积,统计14 d内各组动物存活率及体质量变化。结果 6 Gy放创组7 d和14 d的存活率分别为75%和55%,8 Gy放创组7 d时存活率仅33%,至10 d全部死亡。伤后14 d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放创组体质量较伤前降低程度愈加明显。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延迟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加重:6、8Gy放创组2 d与对照组相比残余面积增大(P<0.01),4 Gy放创组伤后8 d与对照组相比残余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放创组小鼠伤口早期炎症反应受抑,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明显滞后,肉芽组织形成延迟,上皮覆盖滞后。结论 6 Gy 60Coγ射线全身放射合并皮肤缺损伤的动物模型可为放创复合伤难愈机制的研究和早期的实验治疗提供研究平台。
- 柏书博王国栋王良徐正耘吴洋
- 关键词: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动物模型皮肤
-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VEGF在57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OSCC(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35%。②VEGF在不同发病部位组的表达:牙龈癌>舌癌>颊癌>唇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VEGF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不同预后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虽然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 蔡小攀王良何金吴洋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