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立志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吸虫
  • 4篇哮喘
  • 4篇过敏
  • 4篇过敏性
  • 4篇过敏性哮喘
  • 3篇过继
  • 3篇过继转移
  • 3篇表皮
  • 2篇血吸虫感染
  • 2篇炎症
  • 2篇日本血吸虫感...
  • 2篇皮肤
  • 2篇助产
  • 2篇助产学
  • 2篇吸虫感染
  • 2篇细胞
  • 2篇抗原
  • 2篇护理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 1篇天津中西医结...

作者

  • 11篇胡立志
  • 5篇纪伟华
  • 5篇朱云娟
  • 5篇刘佩梅
  • 5篇任继玲
  • 3篇章婧
  • 3篇郭盼
  • 2篇张丽丽
  • 2篇路平
  • 2篇董胜雯
  • 2篇朱晓龙
  • 2篇孙越
  • 2篇高菲
  • 1篇马琳
  • 1篇赵岳
  • 1篇茼茂强
  • 1篇何媛
  • 1篇穆鑫
  • 1篇李嘉欣
  • 1篇孟繁玉

传媒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CD8α^-DC抑制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感染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型对过敏性哮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ACS方法从SJ感染鼠脾脏中提取CD8α+DC(SJCD8α+DC)和CD8α-DC(SJCD8α-DC),分别过继转移给BALB/c小鼠,并用OVA诱发哮喘(SJCD8α+组和SJCD8α-组),以正常组(Normal组)和单纯诱发哮喘组(Asthma组)作为对照。取各组小鼠肺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检测SJCD8α+DC和SJCD8α-DC中IL-12和IL-10mRNA水平,以正常鼠CD8α+DC(NCD8α+DC)和正常鼠CD8α-DC(NCD8α-DC)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DC过继转移组过敏性哮喘被抑制,其中SJCD8α-组的抑制效果强于SJCD8α+组。SJCD8α-DC IL-10mRNA表达水平高于SJCD8α+DC(P<0.05)。并且,SJCD8α-组的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JCD8α+组(P<0.01,P<0.01)。SJCD8α-DC和SJCD8α+DC的IL-10mRNA水平分别为1.73±0.24和1.03±0.03(GAPDH%)。SJCD8α-组和SJCD8α+组的BALF IL-10蛋白水平分别为411.21±6.38pg/ml和202.88±25.30pg/ml,两组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蛋白水平分别为841.53±7.75pg/ml和254.16±21.46pg/ml。结论过继转移SJCD8α-DC可能通过高表达IL-10抑制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
樊蒙雨路平陈苓苓纪伟华任继玲朱云娟胡立志刘佩梅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过敏性哮喘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抑制OVA诱导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DCs)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注射SEA(PBS为对照组)致敏后,分离脾细胞,磁珠分选获得CD8α+CD11c+-DCs和CD8α^-CD11c+-DCs。尾静脉注射法过继转移DCs,再用OVA诱发小鼠哮喘。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算其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及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L-5、IL-10、TGF-β水平。结果 SEA-CD8α^-DCs/OVA组较SEA-CD8α+-DCs/OVA、对照过继转移CD8α+-DCs、CD8α^-DCs组以及单纯OVA诱导组以及小鼠肺组织炎症显著减轻,病理评分更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分别为6.80±1.03,11.00±0.00,13.00±0.82,12.75±0.50,14.00±1.0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0±0.79,10.17±1.61,11.84±2.31,12.60±1.60,20.00±1.70。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下降,BALF和脾细胞上清IL-4、IL-5表达量下降,IL-10、TGF-β表达量升高(均P<0.05)。结论 SEA致敏鼠CD8α^-DCs可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其有效成份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盼章婧孙越朱晓龙冯晓月黄俊凯姚晔纪伟华任继玲朱云娟刘佩梅胡立志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可溶性虫卵抗原
老年表皮功能与老年炎症被引量:3
2020年
目前研究认为,老年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炎症("炎症性衰老")有关,但是炎症的来源一直未知。有研究显示,老年表皮功能异常可能是老年炎症的根源。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表皮功能的变化包括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表面pH值升高以及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恢复速度减慢,这些改变均能导致皮肤炎症。瘙痒症好发于老年人,瘙痒引起的搔抓可进一步破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诱发炎症。皮肤持续轻微的炎症有可能导致系统炎症。在老年小鼠和老年人的研究均证明,改善表皮功能可以降低循环血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量,提示老年表皮功能异常可能是老年炎症的根源,改善表皮功能可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老年病。
文思张洁尘胡立志
关键词:表皮炎症老年病皮肤
混合式教学与全程线上教学在助产学课程中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混合式教学与全程线上教学在本科助产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天津医科大学2016级助产学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开展,包括19学时的线上教学和46学时的线下教学。2017级助产学课程采用全程线上教学,共65学时。两个年级各25名学生,通过平台收集助产方向学生线上学习数据,比较两个年级教学视频观看时长反刍比、单次课程互动得分、任务点完成分数、单次课程学生访问次数、线上课程测验平均得分和期末考试成绩。结果两个年级学生任务点完成分数和单次课程学生访问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级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长反刍比低于2016级(t=3.425,P<0.05);2017级学生的单次课程学生互动得分、线上课程测验平均得分高于2016级(P<0.05),2017级期末考试成绩低于2016级(t=2.591,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次课程互动得分和单次课程学生访问次数是线上课程测验得分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5.4%。结论混合式教学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合并优势,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服务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性,提升学习参与度,有助于提升线上学习效率;同时在线下课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把握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董胜雯张丽丽于雅文胡立志
关键词:护理教育研究教育远程助产学混合式教学
优质在线联合课堂教学在助产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21年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以及疫情期间大规模应用在线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护理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助产学是护理学(助产方向)的核心课程,在现有慕课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助产专业特点,探索并建立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切实可行的模拟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董胜雯何媛张丽丽赵岳胡立志
关键词:课堂教学助产学护理
表皮生理功能改变在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瘙痒是指皮肤对于刺激所导致搔抓反应的欲望.很多系统和皮肤疾病均可导致皮肤瘙瘴,根据起源的不同可将瘙痒分为不同的类型。皮肤型瘙痒是由于皮肤病变而导致的瘙痒,是临床最常见的瘙痒类型’。皮肤型瘙痒患者往往伴有表皮生理功能(包括表皮通透屏障功能、角质层含水量和表皮酸碱度)异常,如银屑病、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改善表皮功能可能是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瘙痒及相关疾病(包括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茼茂强马琳Peter M Elias胡立志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生理功能皮肤疾病皮肤病变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调控IL-13抑制过敏性哮喘黏液分泌的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对IL-13细胞因子调控抑制过敏性哮喘黏液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ACS磁珠分选方法从日本血吸虫(SJ)感染小鼠及健康对照小鼠脾脏中提取DC,分别过继转移给BALB/c小鼠,并用OVA诱发哮喘。4周后处死小鼠,提取肺组织总RNA并制作病理切片,采取qRT-PCR和PAS染色方法等检测IL-13mRNA以及蛋白水平。建立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IL-13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OVA单纯哮喘组比较,过继转移SJ感染DC组(SJ+OVA)过敏性哮喘被抑制。qRT-PCR显示,过继转移SJ感染DC组IL-13mRNA表达受到抑制。PAS染色显示SJ感染DC组黏液分泌减少,免疫组化检查该组IL-13的表达量降低。DC与CD4+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SEA处理DC能抑制CD4+T细胞IL-13的表达。结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通过下调CD4+T细胞中IL-13细胞因子的释放而抑制过敏性哮喘的黏液分泌。
陈苓苓路平樊蒙雨高菲郭盼孟繁玉穆鑫李嘉欣郭云麒纪伟华任继玲朱云娟胡立志刘佩梅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IL-13DC
PLCε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PLCε)在日本血吸虫(SJ)尾蚴性皮肤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PLCε基因敲除(KO)和PLCε野生型(WT)两组小鼠,建立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模型。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提取小鼠感染处皮肤组织,部分制作冰冻组织切片,用于HE染色检查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部分组织提取总R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相关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Ⅰ型超敏反应模型中PLCεKO和WT两组皮肤肥厚度和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Ⅳ型超敏反应模型,KO小鼠炎症反应显著减弱,与WT组相比皮肤增厚程度减轻(t_(48h)=5.317,P=0.000t_(72h)=10.162,P=0.000),且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t_(48h)=2.888,P=0.020)。qRT-PCR检测T细胞衍生因子IL-4,IFN,IL-17及IL-23mRNA表达在WT与K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t_(24h)=0.496,P=0.625;IFN:t_(24h)=-0.035,P=0.973;IL-17:t_(24h)=0.112,P=0.938;IL-23:t_(24h)=-1.151,P=0.261)。但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体细胞所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α,IL-1β以及趋化因子Cxcl-1,Cxcl-2mRNA表达在KO组受抑制(IL-1α:t_(12h)=4.785,P=0.000;t_(24h)=2.109,P=0.046;IL-1β t_(6h)=3.187,P=0.004;t_(12h)=5.049,P=0.000;Cxcl-1:t_(12h)=4.858,P=0.000;Cxcl-2:t_(24h)=7.957,P=0.000)。结论 PLCε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通过调控体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炎症反应。
高菲张书常陈苓苓朱晓龙孙越章婧郭盼纪伟华朱云娟任继玲胡立志刘佩梅
关键词:尾蚴性皮炎
真皮衰老与成纤维细胞老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皮肤衰老是全身各器官老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细胞复制、光辐射、环境污染等),衰老的皮肤出现结构和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表皮屏障功能异常、细胞外基质稳态破坏、老化成纤维细胞积累以及由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介导的慢性炎症,同时伴随着皱纹、老年斑形成、弹性丧失等外观变化。其中,真皮作为衰老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衰老过程中呈现显著改变。老化的成纤维细胞(senescent fibroblast)在真皮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真皮中的积累会诱发并加速皮肤衰老的变化。本文旨在对真皮衰老的主要机制以及老化的成纤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于皓玥章婧蔄茂强胡立志
关键词: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炎症
局部外用一氧化氮供体对屏障功能破坏的小鼠表皮增生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屏障功能破坏的小鼠表皮增生的影响。方法将15只SKH1无毛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处理组(4只)、屏障破坏组(4只)、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4只);将1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屏障破坏组、屏障破坏+硝普钠(SNP)处理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SNAP处理组仅涂抹SNAP溶液;屏障破坏组采用胶带反复粘贴背部皮肤并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每天2次;屏障破坏+SNAP或SNP处理组小鼠经胶带处理后涂抹10 mmol/L SNAP或SNP溶液。各组均连续处理4 d,第5天处死小鼠并取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表皮厚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表皮增殖细胞。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SNAP处理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及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3、1.25,P值分别为0.748、0.24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屏障破坏组SKH1和C57BL/6J小鼠表皮厚度均明显增加,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均P<0.01)。屏障破坏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为(50.4±5.4)μm,PCNA阳性细胞数为(87.3±3.8)个/mm,而C57BL/6J小鼠分别为(45.9±3.7)μm和(232.0±19.3)个/mm,与之相比,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SKH1小鼠及C57BL/6J小鼠表皮均显著增厚[(127.5±12.0)μm,(78.1±7.6)μm,均P<0.001],且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120.0±5.0)个/mm,(285.0±15.0)个/mm,均P<0.01]。结论局部NO供体处理不影响正常表皮增生,但在表皮屏障功能破坏状态下,NO供体促进表皮增生,提示皮肤状态影响局部NO供体对表皮增生的作用。
孙梦珂文思张书常郭盼王晓华胡立志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供体表皮增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