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卫华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导体
  • 1篇铁磁
  • 1篇铁磁性
  • 1篇稀磁半导体
  • 1篇稀磁半导体薄...
  • 1篇溅射
  • 1篇半导体
  • 1篇半导体薄膜
  • 1篇SIC
  • 1篇MN掺杂
  • 1篇掺杂
  • 1篇磁控
  • 1篇磁控溅射
  • 1篇磁性

机构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作者

  • 1篇周思华
  • 1篇周小东
  • 1篇孙现科
  • 1篇王少辉
  • 1篇孙春梅
  • 1篇蒋卫华

传媒

  • 1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Mn掺杂SiC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2015年
目的从原子水平探究Mn掺杂SiC薄膜的磁性起源。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Mn掺杂SiC薄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技术、物理性质测试系统对薄膜的结构、组分和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晶体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1200℃退火后的薄膜形成了3C-SiC晶体结构,且随着Mn掺杂浓度的增加,3C-SiC晶体的特征峰向低角度移动。在Mn掺杂浓度(以原子数分数计)为3%,5%,7%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以Mn2+的形式存在;而在9%Mn掺杂的SiC薄膜中,则有第二相化合物Mn4Si7形成。局域结构分析表明,薄膜中均不存在Mn金属团簇和氧化物,在3%,5%和7%Mn掺杂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主要以代替C位的形式进入3C-SiC晶格中,而在9%Mn掺杂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以C替位形式和Mn4Si7共存。磁性测试表明,制备的Mn掺杂SiC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Mn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薄膜的室温铁磁性是本征的,磁性来源与掺杂的Mn原子以Mn2+取代SiC晶格中C位后导致的缺陷有关,符合缺陷导致的束缚磁极子机制。
孙现科周小东周思华王少辉蒋卫华孙春梅
关键词:磁控溅射SICMN掺杂铁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