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疗效
  • 2篇钢板
  • 1篇单球囊
  • 1篇旋后外旋型
  • 1篇旋后外旋型踝...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
  • 1篇植骨
  • 1篇韧带
  • 1篇韧带修复
  • 1篇三角韧带
  • 1篇疏松性
  • 1篇四肢
  • 1篇四肢创伤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谭伟
  • 5篇刘进炼
  • 5篇张叶松
  • 4篇陆黎明
  • 2篇凡桂勇
  • 1篇孙斌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探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划分成严重组(32例)与一般组(36例)。全部实施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水泥注射量(3.21±1.23)m L低于一般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18.87±6.54)%、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21.34±9.36)%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一般骨折与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谭伟刘进炼张叶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
退变性腰椎椎体间脊柱融合术中不同植骨材料的应用对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BMP复合骨等植骨材料在退变性腰椎椎间体脊柱融合术中的疗效,分析对比三种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因退变性腰椎椎体行椎体间脊柱融合术的患者144例,根据术中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A组(自体骨植入)、B组(同种异体骨植入)、C组(BMP复合骨植入)三组,每组38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时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JOA评分。结果 (1)椎间隙:三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第3、6、12和24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6、12和24个月高度小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骨融合率:A、C组在术后第24月的骨性融合率达100%,均高于B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三组JOA评分A、C组优良率基本一致,且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和BMP复合骨在退变性腰椎椎间体脊柱融合术中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同种异体骨,而BMP复合骨具有无创取材、植骨量充足、排斥反应小的优点,可在临床首选使用。
谭伟张叶松刘进炼陆黎明
关键词:脊柱融合植骨
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对血液流变学及Cor、IL-8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对血液流变学及Cor、IL-8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行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Cor、IL-8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及骨不连、畸形愈合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A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高于B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指标及血清Cor、IL-8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术后1年A组患者并发症及骨不连、不良愈合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轻对机体的损伤和对血运的破坏,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孙斌刘进栋谭伟
关键词:髓内钉固定血液流变学白介素-8
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在后踝大块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在后踝大块骨折(后踝骨折块>25%踝关节面)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8~75岁,平均47.8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空心钉组和微型钢板组,各35例,空心钉组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微型钢板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钢板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空心钉组[(7.23±1.49)d vs.(9.15±1.84)d、(12.47±2.26)d vs.(15.38±2.59)d、(8.15±0.73)周vs.(9.34±0.76)周,P<0.05]。术前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O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型钢板组显著高于空心钉组[(72.51±6.83)分vs.(63.92±6.59)分、(74.52±6.89)分vs.(65.83±6.94)分,P<0.05]。术前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角度及跖屈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型钢板组活动角度显著大于空心钉组[(9.62±0.98)°vs.(8.15±0.93)°、(27.24±3.81)°vs.(22.85±3.46)°,P<0.05];微型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显著低于空心钉组17%(P<0.05)。结论微型钢板在后踝大块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陆黎明刘进炼张叶松谭伟凡桂勇
关键词:后踝骨折内固定钢板空心钉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胫骨中下段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其中下段软组织条件差,如切开复位需要剥离较多软组织,会进一步破坏骨折端血供,致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风险增加[1]。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及交锁髓内钉均是目前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常用方法,其临床疗效各有优劣性[2]。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及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谭伟张叶松刘进炼陆黎明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锁定钢板髓内钉
两种韧带修复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两种韧带修复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同时修复浅层、深层韧带,对照组修复浅层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内踝间隙、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角度(17.45°±2.31°)、背伸角度(35.46°±3.48°)分别大于对照组的(12.37°±2.11°)和(27.61°±2.86°),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24%VS 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0%VS 9.52%,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同时修复浅层、深层韧带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陆黎明刘进炼张叶松谭伟凡桂勇
关键词:韧带修复踝关节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