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丽琴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马铃薯
  • 1篇氮肥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形态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植物
  • 1篇土壤浸提液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真菌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连作
  • 1篇连作土壤

机构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秦舒浩
  • 3篇贾丽琴
  • 2篇张俊莲
  • 2篇徐雪雪
  • 1篇师尚礼
  • 1篇纪峰
  • 1篇王东
  • 1篇房晓明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形态氮肥对结球甘蓝生长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结球甘蓝‘中甘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田生长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对结球甘蓝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尿素和硝酸钙对结球甘蓝的增产效果最好,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分别增产66.3%和63.7%,并对其产量性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单施尿素也可以显著增加结球甘蓝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尿素和氯化铵1∶1混施可以使结球甘蓝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C的含量、硝态氮含量整体上都处在较优水平.综合考虑甘蓝收获时的产量和品质等,尿素和氯化铵混施对结球甘蓝的栽培效果最好.
贾丽琴秦舒浩纪峰张苏苓房晓明
关键词:结球甘蓝氮素形态
沟垄覆膜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CK(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垄播)、T3(全膜沟播)、T4(半膜垄播)、T5(半膜沟播)6种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连作田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研究,探究了不同沟垄覆膜种植马铃薯3a连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揭示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处理的真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T2〉T3〉T1〉T4〉CK〉T5,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及其他未分类的真菌;子囊菌门为优势种群,其中T5处理子囊菌门的比例最高为88.7%,T2最低为67.2%;伞菌纲(Agaric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接合菌纲(Zygomycetes)等组成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真菌纲,粪壳菌纲为所有处理中的优势菌纲;另外,CK、T1、T2、T3、T5处理的优势菌为镰孢菌属(Fusarium),其中T1所占比例最高为26.1%,T4为8.9%,较CK低53.6%,且半膜处理T4、T5的镰孢菌所占比例分别比全膜处理T2、T3低54.6%和28.1%,T4处理的优势菌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群落结构中还有盾盘菌属(Scutellinia)、丛赤壳属(Cryphonect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等,但所占比例较低,均在1%~2%之间;全膜垄播种植的土壤真菌多样性最高,说明全膜垄播能够促进真菌的繁殖;但是半膜垄播土壤的镰刀菌含量最低且比全膜垄播低54.6%。因此,半膜垄播种植对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徐雪雪王东秦舒浩张俊莲贾丽琴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明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影响的差异,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种植方式下3年连作田土壤浸提液和4年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膜沟播土壤电导率1:1处理的与对照相比降低16.70%,其他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的电导率均升高;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1:1处理对平畦覆膜和半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作用显著,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1:2处理对半膜垄播连作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显著。
贾丽琴秦舒浩张俊莲师尚礼王东徐雪雪
关键词: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