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远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3篇栓塞
  • 3篇疗效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栓塞
  • 3篇出血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取栓
  • 2篇卒中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机构

  • 12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边远
  • 4篇汤树洪
  • 4篇冼克聪
  • 4篇陆弘盈
  • 2篇梁敏
  • 2篇郑惠娜
  • 2篇李国平
  • 2篇梁曦
  • 1篇余松祚
  • 1篇陈杰
  • 1篇农媛
  • 1篇付强
  • 1篇覃秋海
  • 1篇覃俊仕
  • 1篇边建民
  • 1篇何雄英
  • 1篇甘渭河
  • 1篇谭海涛
  • 1篇黄珊
  • 1篇梁敏

传媒

  • 3篇华夏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行传统畸形切除手术治疗,而治疗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院后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ADL)、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和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次全闭塞和部分栓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Ⅰ级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Ⅴ级所占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效果好,并发症少。
边远汤树洪梁敏谭衍冼克聪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并发症
Onyx胶联合弹簧圈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DAVF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岩下窦路径使用Onyx胶-18/联合弹簧圈栓塞。结果每例病人弹簧圈用量(4.00±0.73)个,Onyx胶用量(3.43±0.93)ml。岩下窦显影13例,未显影3例;置管成功率100%。16例均治愈。术后7例(43.7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一过性心动过缓,3例为术后头痛,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结论经静脉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边远汤树洪谭衍郑惠娜梁敏冼克聪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经静脉入路ONYX胶弹簧圈
CT灌注参数低灌注强度比对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预测
2023年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低灌注强度比(HIR)对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相关资料,治疗前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检查获取低灌注体积(VH)、严重低灌注体积(VSH)等CT灌注参数,并依据VSH/VH的比值计算HIR。所有患者溶栓后7d内接受头颅CT复查,依据HT发生情况分成HT组(n=40)和无HT (n-HT)组(n=110)。多因素logistic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IR对HT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HT组年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TT、HIR高于n-HT组,CBF低于n-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37)、入院NIHSS评分(OR=2.728)、CBF (OR=1.209)、MTT (OR=1.376)和HIR (OR=2.914)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BF、MTT和HIR预测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0.768、0.893,HIR的AUC明显高于CBF、MTT (P<0.05),截断值为0.40。结论:CT灌注参数HIR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紧密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HT发生的理想指标。
李欣明谭衍陆弘盈边远蔡文强
关键词:出血性转化
发病6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机械取栓组(直取组,n=64)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桥接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亚组研究按溶栓剂不同将桥接组患者分为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组和尿激酶桥接治疗组,并分析两组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成功再灌注率、24 h NIHS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溶栓剂并不影响桥接治疗的主要及次要结局(P>0.05)。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对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一致,且尿激酶桥接治疗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相当(P>0.05)。
农媛边远陈圣昌黄日玲
关键词:脑卒中机械取栓
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省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40例.其中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20例.单纯抗凝治疗20例,回顾性分析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出院30d后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组患者GOS评分[(4.75±0.44)分]总体高于单纯抗凝治疗组[(3.75±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80%、100%)均高于单纯抗凝治疗组(5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40.0%),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8)。结论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可改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谭衍唐树洪冼克聪边远李国平梁曦何雄英黄珊
关键词:SOLITAIRE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
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6例)和观察组(采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7 d、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边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临床疗效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经颅脑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前交叉通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瘤6例;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颅内动脉瘤复合体3D模型,并与介入栓塞术前颅脑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D打印技术与颅脑CTA相比,其长、宽和厚度测量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t=0.07,t=0.08;P>0.05);3D打印技术测量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血流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动脉流入道、动脉流出道、动脉瘤体部和动脉瘤顶端,而且动脉流入道的瘤内动压、血管壁面切应力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得到完全夹闭,围术期未出现偏瘫、失语及癫痫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不仅能够直观掌握动脉瘤患者脑血管解剖特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风险,而且3D模型便于患者及家属直观了解病情,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且便于教学及学术交流的直观详解。
谭衍边远陆弘盈汤树洪余松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CT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性转化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当前约有9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主要为静脉溶栓,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出现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其日常活动能力。但我国当前的溶栓率极低,患者及家属不接受静脉溶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出血性转化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积极行静脉溶栓的同时,应重点关注HT风险。为了提升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还要明确引发HT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患者HT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HT预防措施和改善患者转归的方法,保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李欣明蔡文强谭衍陆弘盈边远宋进赵
关键词:CT灌注成像MR灌注成像出血性转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于医疗活动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的新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医疗领域,现就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边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甘渭河汤树洪梁敏梁道桥郑惠娜冼克聪李国平谭衍梁曦边远付强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最常见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蛋白质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