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特的“眼泪”——跟从罗兰·巴特解读《少年维特之烦恼》
- 2016年
- 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曾从"眼泪赞"的角度剖析过歌德的经典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可惜囿于篇幅和体例所限,巴特所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都未得到展开和分析。而通过"维特的泪水",对"孩子气""男子气概""眼泪的盛衰史"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可以揭示出维特借助"眼泪"叙述了一个悲痛的神话。在这个故事里,维特对激情的推崇、荣誉的高扬都只是伪装的"男子气概""殉道精神",其背后的实质是"孩子气"。另一端,《维特》的作者歌德则通过写作的方式得以自救,净化了感性的眼泪,实现了对眼泪的抑制。因此,《维特》在巴特所设想的"眼泪的历史"中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这一承前启后的意义尚未被发掘。
- 陈芸
- 关键词:《少年维特之烦恼》男子气概
- 阿基琉斯的眼泪——论荷马《伊利亚特》中的哭泣问题
- 2016年
- 《伊利亚特》中存在着大量的哭泣场面,在众多哭泣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阿基琉斯的哭泣。阿基琉斯的哭泣折射出希腊战士的荣誉观与死亡观,既包括了对阿伽门农损害自己荣誉的愤怒,又包含着对失去挚友、失去见证自己荣誉者的痛苦。但他的哭泣也遭到哲人苏格拉底的批判。在苏格拉底看来,英雄的哭泣只是诗人荷马为了迎合心灵在遭受不幸时渴望发泄的自然欲望,而灵魂的理性部分需要控制这种发泄的欲望。也正是通过对英雄泪的批评,苏格拉底进一步实现了对希腊传统荣誉观、死亡观的改造。在此之后,对个体荣誉的重视转变为对群体荣誉的倚重,对死亡的惧怕转换为对死亡的接纳。总之,哭泣问题深刻地展露了诗歌与哲学之争,"卓越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 陈芸
- 关键词:《伊利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