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伟群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种子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甘薯
  • 2篇淀粉
  • 2篇性状
  • 2篇玉米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稻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胁迫
  • 2篇基因
  • 2篇高产
  • 2篇高产栽培
  • 2篇高产栽培技术
  • 1篇性状分析
  • 1篇优质稻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植物学性状

机构

  • 11篇福建省种子总...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三明市农业科...
  • 1篇万农高科集团...

作者

  • 11篇黄伟群
  • 2篇杨秀娟
  • 2篇邱思鑫
  • 2篇甘林
  • 2篇黄碧芳
  • 2篇邱永祥
  • 2篇代玉立
  • 2篇陈选阳
  • 2篇刘江洪
  • 2篇李国良
  • 2篇张鸿
  • 2篇林赵淼
  • 2篇林世强
  • 2篇黄小芳
  • 2篇林世强
  • 1篇兰成忠
  • 1篇许泳清

传媒

  • 2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热作科技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种杀菌剂对玉米鞘腐病田间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种类以及合理预防病害发生,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玉米鞘腐病病情在植株功能生态位叶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玉米鞘腐病以玉米植株穗上第1叶至穗下第2叶的叶鞘发病较重。25%吡唑醚菌酯乳油、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0 g·L^(-1)氟硅唑乳油、50%氟啶胺可湿性粉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效分别达78.59%、71.901%、70.59%、62.03%、60.96%、59.09%、58.82%、51.60%和41.62%。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3.83%、20.61%、17.93%、4.87%、17.67%、16.62%、35.98%、20.49%和19.85%。12.5%氟环唑乳油和400 g·L^(-1)氟硅唑乳油增施80%乙蒜素乳油对病害防治无明显的增效作用,但对提升玉米产量具有一定的效果。综上,25%吡唑醚菌酯乳油、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能有效控制田间玉米鞘腐病的发生,不同程度上能挽回玉米产量损失,可作为防治该病的参考药剂。
欧阳振华阮妙鸿黄伟群甘林代玉立杨秀娟
关键词:杀菌剂防效
甘薯β-淀粉酶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挖掘甘薯Ipomoea batatas基因组中β-淀粉酶(Beta-amylase)基因家族序列信息,分析结构与功能信息。【方法】基于甘薯栽培种‘泰中6号’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鉴定到的12个甘薯β-淀粉酶家族成员进行结构域保守性分析、染色体定位、潜在重复基因筛查、保守基序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转录组数据进行低温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12个β-淀粉酶基因分布于甘薯第2、4、5、6、11、12、13和14号染色体上,含有8个具有潜在重复关系的基因对。多重比对和功能结构域搜索结果显示,甘薯β-淀粉酶家族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保守性较高的区域和10个保守基序。甘薯与其他物种β-淀粉酶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2个β-淀粉酶家族成员被分为S1~S7等7个亚组,甘薯β-淀粉酶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S2、S4、S5、S6以及S7亚组中,且大多与拟南芥、马铃薯以及番茄的β-淀粉酶为同一分支。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温贮藏的过程中有6个甘薯β-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出现变化,其中‘徐薯15-1’有2个基因上调表达、4个基因下调表达,‘徐薯15-4’仅有2个基因下调表达。【结论】β-淀粉酶是一类关键的淀粉水解酶,在甘薯生长发育和薯块贮藏阶段淀粉降解为还原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得到的12个甘薯β-淀粉酶基因序列信息为进一步探讨甘薯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参考。
黄小芳毕楚韵黄伟群黄伟群刘江洪黄碧芳黄碧芳林世强
关键词:甘薯Β-淀粉酶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差异表达分析
甘薯基因组BBX转录因子基因鉴定与逆境胁迫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甘薯BBX基因的鉴定和逆境胁迫表达分析可为探究其功能和甘薯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甘薯栽培种"泰中6号"全基因组序列和甘薯逆境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BBX转录因子的鉴定和分析,包括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基因相似度分析、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和抗逆表达模式。【结果】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4个BBX转录因子基因,其中5对基因相似度高。BBX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1个或2个B-Box结构域,其中8个蛋白还包含CCT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在甘薯BBX蛋白中均较为保守,保守基序motif 2代表甘薯BBX蛋白的CCT结构域。转录组学数据结果表明,甘薯在蔓割病菌侵染后,有3个BBX基因发生差异性表达。甘薯块根在长达2周或6周的冷胁迫下,13个BBX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多数为表达下调。【结论】甘薯全基因组中鉴定得到24个BBX转录因子基因,在低温胁迫和蔓割病胁迫条件下分别有13和3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
毕楚韵黄小芳黄伟群黄伟群刘江洪黄碧芳黄碧芳林世强
关键词:甘薯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
优质、抗病杂交稻福农优9802在南平市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年
福农优980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三系不育系福农A与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粤恢9802配组而成的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丰产性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介绍了福农优9802在南平市的示范种植表现,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黄伟群
关键词:抗病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混倍体参薯再生植株的倍性与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使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混倍体参薯再生植株倍性和性状产生分离,以期获得倍性和性状均稳定的株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染色体制片方法鉴定其倍性;再通过田间繁殖,鉴定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和性状的稳定性。[结果](1)2,4-D是诱导参薯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因子,愈伤组织诱导率达51.67%;椰子汁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分化率达46.67%。(2)混倍体参薯经组织培养后,再生植株出现了性状和倍性的分离。再生植株四倍体、六倍体和混倍体的获得率分别为28.33%、20.00%和56.67%。(3)单一倍性的再生植株经繁殖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和染色体数目稳定一致。不同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和生物学性状有所差异。[结论]利用组织培养分离纯化混倍体,是创建稳定植株和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培养,从混倍体参薯中分离出多组生物学性状稳定的四倍体或六倍体株系,为参薯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种质。
周建金叶炜邓才生施小梅黄伟群华树妹
关键词:倍性鉴定生物学性状
优质稻泰优2165在将乐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21年
泰优216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晚稻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9—2020年引进将乐县作晚稻试种,平均产量达8572.4 kg/h㎡,表现群体整齐、熟期适中、稻米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总结了泰优2165在将乐县作晚稻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伟群
关键词:杂交稻栽培技术
2021年福建省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总结被引量:1
2022年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品质或加工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推广利用前景的品种,为新品种的登记和品种权申请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推动紫色甘薯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邱永祥黄伟群邱思鑫阮妙鸿林赵淼张鸿李国良许泳清
关键词:紫色甘薯
闽台农业科技差异及今后发展策略被引量:4
2010年
阐述闽台农业科技各方面的差异: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中介机制不灵活及农户对科技需求动力不足,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提出福建农业科技今后发展对策措施,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黄伟群
关键词:农业科技
甘薯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甘薯作为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在干旱胁迫下能够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综述了甘薯的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性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钟月仙黄伟群林赵淼张鸿张鸿邱思鑫李国良
关键词:甘薯干旱胁迫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2024年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对鞘腐病抗性、鞘腐病在玉米不同生态位叶鞘的分布特征及生防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测定了15个福建省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田间抗性,选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于乳熟期调查了不同玉米品种各叶鞘的病情及9种生防菌剂处理对“上品”关键叶鞘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对鞘腐病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个、7个和3个。在屏南自然发病试验地和福州人工辅助接种试验地,6个玉米品种“上品(感病)”、“京科糯2000(感病)”、“天贵糯932(感病)”、“农科368(中感)”、“泰鲜甜2号(中抗)”、“闽甜986(中抗)”穗上第1叶鞘至穗下第3叶鞘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5.05、44.75、45.54和39.78,而其他叶鞘平均病情指数介于6.67~28.77之间。在屏南试验地有4个玉米品种(上品和天贵糯932除外)和福州试验地有6个玉米品种病情严重度在各生态位叶鞘上均呈显著正态性分布(P>0.05)。施用生防菌剂能明显抑制感病品种“上品”鞘腐病病情,稀释20、50倍的8×10^(9) CFU/mL枯草芽胞杆菌T122F发酵液和5×10^(9) 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NJ-1发酵液对病害的防效分别为46.37%、44.78%和44.03%、41.06%,稀释500倍的4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1000亿芽胞/g解淀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和30亿芽胞/g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达44.25%、36.81%和46.26%,比1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59.50%)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效(54.82%)略低。表明利用生防菌剂预防玉米鞘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为鲜食玉米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阮妙鸿郑秀琴甘林黄伟群代玉立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鲜食玉米鞘腐病抗性测定生态位生防菌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